沈健:江苏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吴晓茅:拟建新平台替代校讯通 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弘扬其本真 奇葩作业应该尽早绝迹于我们的视野 教师朋友圈家长也不该缺席 校长朋友圈彰显“教育心”
今日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8期 总第5136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8期  下一期
沈健:江苏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1-12 08:44:40

    10月19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沈健在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苏教育行专题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向媒体通报江苏省教育发展总体情况,他着重介绍了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15年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江苏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明显加快,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关键指标普遍提高,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在教育普及程度、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成果、教育开放程度、教育信息化等八个方面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0%,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介绍,在教育投入方面,“十二五”以来,江苏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12.16%,2014年江苏地方教育经费总收入达到2080.09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到1671.68亿元,与“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超过80%。
    回顾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程,沈健总结了江苏省六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认真制定教育现代化创建规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二是坚持试点先行,在重视顶层设计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基层探索。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共同发展、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教育现代化。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形成江苏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坚持以评促建。开展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并将监测结果年度公告。六是坚持研究宣传,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咨询决策研究基地,组建决策咨询研究团队,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参谋水平和决策能力。
    力争2018年教育现代化达成度为80%
    沈健表示,新时期,江苏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力争2018年全省教育现代化整体达成度为80%、2020年为90%左右。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促进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地区及薄弱学校倾斜,推动校长教师流动常态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逐步取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附加条件。完善扶困助学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健全教育评价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和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主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办学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大力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高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建立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健全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全社会提供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教育与培训,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平台。
                                                                      李平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