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江苏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吴晓茅:拟建新平台替代校讯通 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弘扬其本真 奇葩作业应该尽早绝迹于我们的视野 教师朋友圈家长也不该缺席 校长朋友圈彰显“教育心”
今日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8期 总第5136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8期  下一期
奇葩作业应该尽早绝迹于我们的视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1-12 09:26:32

    倘若在炎炎的夏季,让学生去抓一只蜗牛并非什么难事。但在已进入深秋的当下,教师布置的抓蜗牛作业,让学生怎么去完成?教师如此不切实际的乱舞教棒,怎能不引起学生家长吐槽?
    教师布置奇葩作业的现象在如今的基础教育中较为普遍,诸如让学生制做海报、制作航模、做面食等等,学生及家长不得不被奇葩作业“牵着鼻子走”,劳心费神、疲于应付。学校看似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看似在鼓励学生创新,到头来却异化为伪素质教育和假创新。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认为的那样,现在的部分素质教育已经“走偏了道路”,变成了假的教育创新。最根本的是缺乏针对作业的评估机制,没有合适的机制去评价一项作业的意义、目的、实施难度等。比如做这项作业,是否需要调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等都需要考虑,而不应该由教师随意布置作业。
    教师的确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亲近社会、感悟自然的意识以及观察思考等能力,但教师需要考虑实践性作业的科学性、人文性,别让学生犯难、让家长纠结。在这个时节,科学课的教师让学生去抓蜗牛,纯属乱弹琴,这难免让人怀疑该教师是否懂得蜗牛的生活习性?是否胜任科学课的教学?
    学校倡导“家校合育”的理念,这肯定没有错,因为教育不只是学校及教师唱独角戏,需要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但学校及教师不可将自身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转嫁到家长身上,总是惯于布置一些奇葩作业,穷折腾、瞎折腾家长。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幼,实践能力不强,学校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作业成为学生稍稍踮一踮脚就可以“摘到的果子”,这样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教育意义。
                                                                              钱桂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