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江苏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吴晓茅:拟建新平台替代校讯通 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弘扬其本真 奇葩作业应该尽早绝迹于我们的视野 教师朋友圈家长也不该缺席 校长朋友圈彰显“教育心”
今日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8期 总第5136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8期  下一期
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弘扬其本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1-12 08:47:19

    在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诵读经典是其主流形式。教学是分阶段的,思想也是分阶段的。对于孩子们而言,不求甚解的吟诵当然是学习传统经典的基本方式,只有先做到烂熟于心,才谈得上慢慢品味、领悟。但是,时移世易,21世纪的今日如果还固守老祖宗那套学习方法而不加变革,无疑不合时宜。一言以蔽之,诵读经典固然不可或缺,但若止步于此,必然是走入了误区。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要尊重和研究教育规律,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兴趣,比如将经典诗词与相应的配乐结合,再加上舞蹈等艺术形式,自然会产生极佳的熏陶效果。
    除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形式创新外,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也须与时俱进,特别需要与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具备独立、完善的人格。
    需要警惕的是,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也出现了应试化、形式化现象。所谓应试化,是指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考试之类的方式加以落实巩固,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而形式化则是指过于追求外在的形似,突出表现在动辄穿上唐装汉服进行逢场作戏的表演。
    应试化也好,形式化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功利思维作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具有宁静灵动之美,本是浮躁时代的一剂良药,竟然被功利思想所异化,实乃莫大讽刺。破解之道无他,不忘初心而已。只要能汲取并弘扬传统文化之本真,这些问题何愁不能迎刃而解?
                                                                            胡欣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