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三商”的表现形式和培养策略 有效使用差异教学策略探索师生双赢校本模式———《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棋中学礼以礼促棋———浅谈棋类游戏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8期 总第5136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8期  下一期
棋中学礼以礼促棋———浅谈棋类游戏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
来源:如东县掘港镇新苗幼儿园 作者:曹华 发布日期:2015-11-12 10:51:38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素以知礼明仪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渗透,“6+1”家庭模式下的宠爱,不少幼儿身上出现了自私、懒惰、没礼貌、脾气大等各种缺点。作为幼教工作者,发现幼儿这些行为,不能简单归结为“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而置之不理,应该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知礼仪,行礼仪。
    乘着全省上下开展“八礼四仪”主题教育的春风,我开发了自制棋类游戏,在棋类游戏中着重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指导幼儿行礼貌事,做文明人。
    一、棋中学礼,做彬彬有礼的小绅士
    1.学仪式之礼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我们棋类游戏也要将幼儿良好礼仪的培养贯穿其中。当幼儿坐在棋盘前,要求相互微笑,问候“请多关照”;下棋过程中不说与下棋无关的话,诸如“快点走棋”等催促的话;下棋过程中逐步渗透“观棋不语真君子”等下棋礼仪规范;下棋结束时,输者要主动站起来说“多谢指教”,赢者要颔首表示“和你下棋非常愉快”,握手后共同离开棋位。
    2.学棋士之礼
    我们在组织棋类游戏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刚幼儿在五子棋盘下坐好,又突然站起来:“老师,我要玩跳跳棋”,真的让他到跳跳棋盘前时,他又想玩数字棋了。所以每次游戏前,我们都对幼儿说:“一个真正的小棋士,首先能坚持到底。”起初的评估上,不管幼儿是输是赢,只要做到遵守礼仪,坚持到底的都会给予奖励。
    我常常会告诉孩子们,一个真正的棋手一定要沉得住气,赢了不嘚瑟,输了不懊恼。悔棋是幼儿棋类游戏时常出现的现象,每当此时,都会适时友好地提醒“落棋无悔真君子”,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强化此类规则,在长期的训练中让幼儿明白棋手也应如绅士一般彬彬有礼。
    二、以礼促棋,做进退有度的小君子
    1.“再来一局!”——不轻易服输,有韧劲
    在选择进区卡前,卡卡和闹闹两人手拉着手来到飞行棋区,闹闹让卡卡选棋子,还乐着说:“女士优先。”没杀几回,卡卡就连赢了几局,而输了几局的闹闹脸面有些挂不住发起了脾气,原来是男子汉的自尊心作怪!我轻轻告诉闹闹:“不管玩什么游戏都会有输赢,坚持才是男子汉的表现哦!”听了我的话,闹闹抹了抹眼泪,挂着泪珠,耐着性子说:“卡卡,恭喜你赢了,再来一局,好吗?”接下去的几局,调整好心态的闹闹越战越勇,两局之后终于赢回一局。看着闹闹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相信他赢得的不仅是棋,更是一种韧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往往看到的是自己的短处,这时老师及时引导,会让他们弱化自己的短处,这样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才能有韧劲,不轻易服输。
    2.“输了没关系”——坦然面对失败,输了有风度
    小涵玩跳跳棋时,我发现他输不起,还常常哭鼻子的,甚至耍赖皮,不遵守游戏规则。记得有一次,小涵和豆豆对弈跳跳棋,我在一旁观看,趁豆豆不注意时又耍赖了,豆豆嚷道:“小涵又耍赖皮,我不跟他完了。”我坚决地告诉小涵:“下棋就肯定有输有赢,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输了也没关系嘛!不管怎样,我们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小涵仍哭闹不止,又想再玩一局,可是没有小朋友跟他玩。小涵尝到了输不起的后果,于是擦干眼泪坦然面对,还恭恭敬敬请我和他对弈一局。
    经过一段时间后,小涵在玩棋类游戏输了的时候,逐渐会主动说:“输了有什么关系嘛,我们再来一局就是啦!”下棋的时候,如果看到好走的“路”被堵了,他也不像以前那样哭哭啼啼强行攻关,而是轻松面对,笑看风云变幻。 
    瞧,多可爱的孩子,多可贵的童心!学棋之礼,礼在其中,让幼儿在棋类游戏中玩得开心,同时又习得礼仪知识,获得精神滋养,成为了彬彬有礼的小绅士、进退有度的谦谦君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