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的课堂想象策略 探索动机之源,点燃兴趣火炬《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拓展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9期 总第5144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9期  下一期
拓展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来源:靖江市斜桥中心校 作者:李浩荣 发布日期:2015-11-30 09:48:14

    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上。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语文素养与情怀,阅读恰恰可以帮助提升语文素养和情怀。
    一、阅读要紧密联系课本教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教材是他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教学资源,也是诸多教育专家呕心沥血之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是出自名师大家之手,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是我们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的资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它是鲜活有生命的,不应该是脱离生活、假大空的东西。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基础的理解又可以开阔视野,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年级语文下册《爱迪生救妈妈》时,这篇文章讲的是爱迪生在7岁的时候,他的妈妈突然患了急性阑尾炎,但是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发现光线太暗,没有办法正常进行,爱迪生就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帮助医生为妈妈进行了手术。文章描绘出了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小爱迪生的形象。教师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与爱迪生的生平有关的阅读材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一些阅读加深学生对这位天才发明家的了解,同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智慧的种子。
    二、阅读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阅读可以为学生打开另一片天空,在阅读的世界里,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即使是阅读同一篇作品,每个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都是应该被接受的,没有明显的优劣对错之分。
    比如同样阅读《西游记》,有的学生会喜欢孙悟空的本领高强,也有人喜欢猪八戒的憨厚可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是在阅读后可以有所思考,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一次成功的阅读。由于小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他们很难形成比较系统的理念思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出错,学生的这种个性思维正是每个学生最宝贵的地方,也是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三、阅读要注重建立反馈机制
    开展阅读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任务与目标的。我们应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阅读,要把阅读看做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的环节来面对。在布置完一定的阅读任务后,教师要建立科学良好的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检查方式去检验学生的阅读任务,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应鼓励家长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比如布置一些亲子阅读的任务,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学生有充分的交流,对于孩子的想法家长也会有及时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阅读竞赛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给学生分为几个阅读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同龄人智慧的碰撞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为学生们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这对于学生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极其有益的。
    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十分值得探索的尝试,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过程时,首先要注意阅读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应该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教材,这样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阅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规律,阅读没有固定的法则,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重视阅读的反馈机制,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巩固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