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学生的“舞台”———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以生为本让课堂灵动高效———五年级上册《Unit3Ouranimal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9期 总第5144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9期  下一期
课堂,学生的“舞台”———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来源: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洪建家 发布日期:2015-11-30 13:50:59

    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风采的前提条件。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构建注重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管理模式呢?
    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然而,在践行新理念的过程中,也存在“上课时热闹,考试时茫然”的问题。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创造性地管理课堂,以更好地体现这一理念?
    一、小学数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提问环节交流不畅
   课堂提问时,有些学生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态度是极不适合课堂教学的,这种课堂令学生失去安全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们需要群体的认同,害怕出错会受到老师的责罚、同学的耻笑。
    2.部分学生存在问题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普遍现象,如容易冲动、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等,这 些行为常常引发课堂纪律问题。学生方面的原因有个体适应不良、发泄情绪、想引起关注等;老师方面的原因则包括对学生期望过高、滥用惩罚、没有教学反思精神等。
    3.教师风格与学生不匹配
    普林斯顿把教师的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参与式领导更加注重民主、平等,给课堂和学生赋予充分的自由;而监督式领导则更加独裁,注重监督集体讨论的进程与人的行为有无越轨,不利于课堂管理的进行。
    二、针对小学课堂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1.课堂管理目标的制定需更多样
    规范性目标和促进性目标同时制定意义很大。规范性目标通过确立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课堂上的行为,以维持课堂秩序;促进性目标的制定要激发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在制定课堂管理目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要注意奖惩并举。
    2.引导新课程下的探究学习管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管理。
    3.注重有效的合作学习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可帮助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组织与监管工作,包括合理分组并指定组长,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以及安排适宜的合作任务等,做到合作学习“活而不乱”。
    三、确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评价方法
    第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价,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第二,教师应当找准评价点,告诉学生“好在哪里”,便于学生模仿这样的行为。第三,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听懂,那么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第四,通过积极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如果能让每一位学生从鼓励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那我们的组织和管理就是成功的。
    四、结语
    课堂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课堂管理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而是要激起课堂上学生生命的活力,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需要。但由于课堂的不稳定性,现有的课堂管理策略也不万能,站在前人经验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改变,我们只有不断地摸索,才能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