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领航激创新潜能 让数学命题散发课改的芳香 加强体验学习培养数学素养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1期 总第5161期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1期  下一期
加强体验学习培养数学素养
来源:丰县王沟镇中心小学 作者:孙媛媛 发布日期:2015-12-31 10:45:28

    一次考试,试卷上有这样两道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一张课桌长60(  ),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约0.7(  )。试卷交上来后,有一部分学生闹出了笑话,写一张课桌长60毫米或60分米的不在少数;写一本书厚0.7米、0.7分米、0.7毫米的也不是没有。
    为此,我陷入了深思,课桌、书就摆在学生身边,为何他们就不知道动手去量一量呢?是学生太笨了,还是缺乏从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经验呢?答案是后者。学生缺乏对问题的体验和思考,长此以往,怎能发展数学素养呢?数学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
    我经常思考: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践。“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机会,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还是那张试卷,发给学生后,我没有急于讲评,而是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把身边的课桌,书本的长、宽、厚等用尺子量一量。他们量好后,才发现自己试卷上闹的笑话,还抱怨自己考试时怎么就没想到动手去量量呢。学生量完意犹未尽,又去量其他物体。下课后,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到操场上去量,去算,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
    二、让动手操作成为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体验各种探索活动。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产生种种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思维一发不可收,出现教学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课堂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局面等。
    然而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实践活动,过多要求学生,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为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剪一些轴对称图形,比比谁剪得漂亮、有创意,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我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展示时,因为学生有了刚才的体验,他们给大家讲解做法时,说得条理清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就看我们有没有给他们动手体验的机会。
    三、合作交流是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与同伴合作交流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通过实践体验、互动交流,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数学素养。
    课堂交流应是一种开放式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圆柱、四个圆锥,这四个圆锥分别是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和等底等高的,让学生做盛水实验。
    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装水,有的倒水,有的观察,非常默契,而且还很慎重,生怕端着的水漏掉而使实验结论不精确。全班交流展示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从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它们的体积才能建立起联系,并且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动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不断经历、体验中积累的,可见体验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提高了数学素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