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资源,品德课堂的源头活水 播撒真的种子,书写美的人生 浅析“风筝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1期 总第5161期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1期  下一期
播撒真的种子,书写美的人生
来源:海门市正余小学 作者:梁树平 发布日期:2015-12-31 11:06:38

    海门市正余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建校至今,我们秉承“求真”的办学传统,成就了“爱校砺志、追求卓越”的校风,演绎出“严谨、爱生、敬业、创新”的教风,培育出“探究、刻苦、善思、创造”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金钥匙”竞赛先进集体、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多项殊荣。
    一、至真管理,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
    依法治校不断深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切实保障各类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队伍建设快速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思想端正;中层干部精干健全,在教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教师结构优化合理,有专任教师65人,海门市级以上教学骨干10人,南通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人。
    校本研修制度化。学校拥有5项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其中《有效构建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已经结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众多教育学者认可。
    二、趣真社团,描绘幸福烂漫的童年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校积极探索“选课走班”式课程实施模式,每周有两个半天的时间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体现“我选择,我快乐”“我的课程我做主”的理念,根据学生自己选择、设计的课程套餐,选择相同的学生组成教学班,选聘好班主任,把“人生导师制”和“选课走班”结合起来,每位教师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选课走班”的成效。为此,我校根据现有师资状况与学生需求,设置了以下课程供全校师生参考选用:故事欣赏,小小文字蕴含大大道理;百变魔尺,多样变化脑力体操;英语美文赏析,丰富课外阅读;折纸、剪纸,一张纸片看透童趣童思……学校还将“老师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老师”相结合,为学生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体系,为每个学子“私人定制”了一张专属自己的课程表。学生在“选课走班”里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份“缘”,从而走进了那方“五彩缤纷的天地”。
    三、本真特色,孕育同进共长的家庭
    在“求真”文化的熏染下,学校衍生出了“村校联办新父母学校”和“通东民歌”这两项特色教育之路,一是培养本真的家长,二是孕育淳真的孩童,真正实现双向“真”教育。
    (一)家校联办,携家长走“本真”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创办了“村校联办新父母学校”,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四联”行动策略和“六化”操作办法。“新父母学校”除了采用一般授课方式外,还采用专家讲座、观摩活动、分层培训等方式联袂共帮,强化帮扶措施,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还编制了《三人行》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一共六册,里面有案例,有解读,有经验介绍,有教子文章等等,全方位对家长进行教育。《南通日报》《中国火炬》等报刊相继报道了我们的成功经验。 
    (二)通东民歌,育孩子走“淳真”之路
    我们正余小学地处通东地区,通东民歌薪火相传。学校建立了通东民歌活动室,邀请崔立民老师定期来校举办讲座,与教师交流,座谈;通东民歌课外指导老师,正余文化站站长张林先生也经常来到学校,指导通东民歌的教学。
    我校还出版了《通东民歌》课程,根据不同的年段特点,分别编排了说、唱、演、寻四大内容。学校以音乐课、社团活动为主渠道,每两周四节的音乐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通东民歌的教学时间。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精心策划,穿插了许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寻找最美乡音”,从学校海选,到复赛、半决赛、决赛,赛制有模有样,孩子们乐此不疲;“寻找传承班级”,从动作、设计到舞台表现,师生们都亲力亲为。
    驻足回首,实施通东民歌课程两年以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的小范围尝试,到现在的全面推广,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依然会怀揣“求真”之梦,“倡师德,重常规,齐心协力抓质量”;展望明天,定会“沐春风,求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