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化教育的实施细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实践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1期 总第5161期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1期  下一期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丰县范楼镇金陵中心小学 作者:李波 发布日期:2015-12-31 12:41:24

    学生如果对某门学科感兴趣,他这门学科的成绩一定很好,因为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的最佳水平是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出现认知的需要,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饱满,想象横生,兴趣最浓,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流量最大,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
    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尝试一下。
    一、从新颖独特中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困难,但是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就不同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妨把那些枯燥的知识编成教学童话,以此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一张长方形桌面,锯掉一角后,还剩几个角?这个题目,学生可能会走进思维的误区。
    我们可以改变一下题目:小猴子将三个长方形桌面锯掉一角后,三只小松鼠过来数一数,还剩几个角?可小松鼠们数来数去,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听到这样的情节,学生们先是纳闷,进而想象,在兴趣的鼓动下,他们渐渐跳出数学中减法意义的思维圈子,发现正确答案,从而打破了思维定势,发展了新思维。
    二、在解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解数学题时,学生经常不知从何处下手,经过思考、老师的提示、层层的剖析后,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再解决一题的欲望,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在解题中,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如:某学校原来有学生800人,暑假时毕业100人,一年级升入新生200人,问:学校现在比原来多几人?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800-100+200-800。如果继续分析这道题,指导学生寻找出变动量和不动量,学生不难发现第二种方法:200-100,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这道题,并且发现了不一样的解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兴趣的鼓动下,每一题他们都会前思后想,希望找出更多的办法。
    三、创造成功乐趣,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乐趣,就一定能激发他们再次创造成功的欲望。
    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有位学生提出:“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该如何比较呢?”这是四年级的内容,但老师体会到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教学计划,来“比较■和■的大小”。一位学生说“■大于■,因为我找了■做中间数,■大于■,■大于■,所以■大于■。”另一位学生说:“■大于■,我发现分子、分母相差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经此“奇问”,学生都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索的乐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我们可以开展竞赛,让学生融入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互提互答,或者师生之间开展竞争。比如教师让学生随便出一些这种类型的题目:80-18、42-24,然后开展师生竞争,教师可以很快地说出答案,学生就会很纳闷,是不是教师知道答案,怎么这么快。教师告诉大家,自己有窍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教育“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爱的一位教师,连带他教的课程也喜欢。学生喜爱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教学的积极反馈。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乐于学,才能够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挖掘其潜能,培养其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