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开启心灵之窗 小学生“原生态”儿童绘画的实践研究 关注“三维”目标 提升音乐素养
美育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1期 总第5161期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1期  下一期
美育,开启心灵之窗
来源:靖江市长安学校 作者:丁钰洳 发布日期:2015-12-31 13:01:11

    美育对人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培养审美能力能增强对感性世界的认知,提高道德的修养,学会发现和创造美,开启孩子们美丽的心灵之窗。
    美育是通过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周围世界的美,感悟美的存在,培养美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美育贯穿于孩子们成长道路之中,我们周围的事物被美环绕着,但孩子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教育能够引领他们走进美的世界。
    一、情操的培养
    只有学会感触美、了解美,才能培养审美素养和情操。周围世界存在的美好事物,都应当让孩子们的心灵触及到。我们经常教授学生欣赏一些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两个孩子》、达·芬奇的《圣安娜和圣母子》、梵高的《向日葵》、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赏识可以帮孩子们深入感触到艺术的美,形神并茂的讲解又可以加深语言在青少年意识中的感情色彩,使他们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韵味和芬芳。
    我们很重视在美术课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经常安排不同的年级学生欣赏同一幅作品。在每一次欣赏之初老师先不进行讲解,重点在于观察和聆听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理解。同时,我们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户外光线和色彩交织绚丽的变化,都能通过眼睛和感官进入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回到教室后,我还给孩子们看了列维坦的作品《桦树林》,这样的欣赏模式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尽管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没有进行任何讲解,但孩子们却与画家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唤起了他们接触大自然时的情感体验。
    二、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离不开思想感官的形成,离不开审美及道德标准的形成。幼儿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美育变为德育。在7~11岁幼年成长期内,智力、情感和意志还在形成,让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赞叹美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它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文科教学经常渗透着美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了积极的熏陶;体育学科确立了健康美的概念,身心健康才是硬道理;音乐学科中所感受到的乐感美,不仅陶冶了情操,还增强了感官的敏锐度。当然,美育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属于能力方面的教育。学生通过对美育的不断学习和深入,培养了感触美和缔造美的本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着美的事物、美的画面和美的声音,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美丽的心灵之窗。学校的平台让孩子们把美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美的理念让他们勤于学习、勇于创造、追求完美。如今,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时刻要求学校把美育与德、智、体紧密联系起来,在孩子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融入美。成长的过程纵然有烦恼,但心灵之美能够让他们克服困难,茁壮成长!
    三、美育的认识
    审美力就是创造力,学生在学校所吸收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的能力和品德的培养,真正的美育就应该让学生的品质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我们没有教育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指引学生养成对美的追求,没有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情操,学生又该如何通过美来培养自己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我们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审美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的美术教师更应该发挥专业职能,以美术和素质教育的密切关联为契机,从审美教育出发,把各个学科融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才能体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理想,是让拥有“社会通行证”的青少年们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怀,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