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学习 走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 建构学习情境促进课堂生成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2期 总第5168期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2期  下一期
走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
来源:海门市货隆小学 作者:俞溢梅 发布日期:2016-01-07 16:50:45

    一、问题的提出
    1.当今语文课堂的需要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很少看见老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很少听见老师严厉的批评声,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和赞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语文课堂又呈现出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教师的赞美之词未免让学生觉得空洞,不值一品;“五角星”“小红花”等物质评价在课堂中漫天飞舞;各种整齐的口号和掌声在课堂上响亮着。学生的厌烦情绪明显,对奖品和赞誉表现出司空见惯和无所谓的态度。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上曾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孩子沉浸在这样的夸奖中容易迷失自己,扭曲了他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笔者认为把平等、真诚当作新评价的标杆,只有在真实、务实的氛围中教育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1.回归真实
    真实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真实”,促使不同的学生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涵的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里,过于夸张甚至失实的“表扬”,带来的可能是学生思想上的模糊与片面,可能使学生对表扬“没什么感觉”,可能滋生了学生的骄傲心理,并未给学生带来向上的力量,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向学生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因此,只有真实的评价,才能体现出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2.真情实意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一位没有真情的教师,一次没有真情的评价,显然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3.从心互动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交往的一个渠道,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意味着平等和互动。“让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最大的效益。”为此,应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之间相互协商、沟通、理解的精神。另外,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的不同,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这就更需要师生双方彼此倾听和言说,在语言的交流评价中,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理解和沟通。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裁判者”“控制者”的形象,成为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合作者”“指导者”。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学生机会,倾听学生的解释,使评价走向互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老师评价,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同老师商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光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显然是不够的,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应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应该把评价空间的开放性体现出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邀请家长到课堂上来,参与评价。这种多方参与、开放互动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教学流程应该充满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因此,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