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语文教学优化之路 植入“金牌导航”元素催生“活动单”升级 发挥作业应有效能为自主学习注入活力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3期 总第5190期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3期  下一期
文体意识:语文教学优化之路
来源: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作者:章丽华 发布日期:2016-02-26 10:31:00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要能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突出不同文体的核心价值,让语文教学更优化。
    《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中,我校陆丹老师利用故事性文体,站在文体的立场上训练概括能力,取舍教学内容培养语感,选择教学方法挖掘空白处想象、讲故事,是一堂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语文课,现就本人体会,作粗浅的解读。
    一、从文本的结构中概括,获取文本信息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实际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课文内容具体地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若是简介概括,也大多抓不住重点,语言不流畅,语病多多。
    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能力目标来看,各个学段的侧重点不同,第二学段更多地关注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并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航海的故事中套着一个发现维生素C的故事。故事是浅显的,那么教什么呢?结合中年级段课标要求和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陆丹老师将这篇文章作为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素材。
    首先直观呈现,彰显脉络条理。在初读整体感知环节,老师出示一张表格请学生填写。学生通过读书找信息,完成表格后,教师针对这张表格进行小结,课文按时间的顺序从出发到返航,很有条理,这样直观呈现,让学生很快了解了故事的脉络,简明合理又清晰自然。
    接着,让学生简单写一写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然后出示老师写的范例(注意用词和衔接,完整而简洁),和自己比照,有哪些不足和长处,然后回顾这堂课在概括内容上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二、从文本的线索中读悟,引发敏锐语感
    《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以哥伦布的心情为主要线索。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故事后说出哥伦布心情变化: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引导学生从这三个词语入手,找出变化的原因。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都缘于对船员的关心、不舍、愧疚,面对当时情况的无奈,以至于发现船员没有死表现出了又惊又喜的心情。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研究人物心理——哥伦布和船员。从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关心爱护船员的哥伦布,认识了一群顾大局、识大体的船员。《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老师抓住情感线索如下展开教学: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的3~6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心情变化的原因,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生:十分沉重。
    师:为什么?
    生: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那么,接下来的航海任务能完成吗?
    生:“一半”“十几个”这两个数字让我们感受到哥伦布的无助。
    师: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上,面对无药可救的船员,怎能不忧心忡忡?一起来用朗读感受哥伦布的心情。
    以上片段,教师围绕哥伦布心情线索展开,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二)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十分沉重、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这些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的词,在语境中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三)言语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
    三、从文本的语境中补白,丰厚语言表达
    《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语句中有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将这些空白挖掘出来,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言语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补充言语留下的“空白”,激活文本的灵性。       如:“不久,海上凶神就悄悄地降临了。船队才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品读这几句时,学生便想象海上凶神的可怕,船员病倒的形象,有蜷缩的,倒下的;有面色苍白的,不断流血的;有呻吟的,有喊叫的……那凄惨的情景能不让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吗?
    当学生读到“船长,你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学生想象着船员们说话时的表情,那种顾全大局的高大形象,以及哥伦布特别感动又很无奈地点头、流泪、拥抱、挥手,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告别的情景,课上到这个份上,还需教师再讲解吗?而这种最具打动人心的力度恰恰是言语“补白”所发挥出来的效应。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