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所好玩的海港学校 走进绘本森林,照耀生命成长———儿童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以美术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4期 总第5198期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4期  下一期
以美术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来源:盐城市人民路小学 作者:王荣荣 发布日期:2016-03-28 10:04:10

    美育,即审美教育,即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感的教育。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术特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美育的任务,包括欣赏美和创造美两个方面,同时体现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要求。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对造型艺术美的感受、评价的能力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这个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从而奠定了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特殊地位。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手、眼、脑的协同合作,在观察、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儿童的美术素质不断提高,能逐步对现实中和艺术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庸俗、文明与野蛮、新生与腐朽,健康与颓废作出正确的评价,儿童热爱美的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为进一步创造美打下了基础。
    在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美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比如,他们画一幅想象画,就是他们心灵对情感体验中美的事物的再现与创造。儿童动手制作一件物品,也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色彩美和心态美,而后再去加工创造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服饰、教室、校园的美化,也无一不是美的创造和体现。
    二、从美术特色教育中感受美
    我们知道,绘画艺术是以笔、刀等为工具,颜料、纸、绢、布等为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造型语言,在平面上创造出的直接可感的,有着一定形象、体积、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通过绘画艺术对儿童进行美育,引导儿童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有深切的感受、理解和正确的评价,由此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提高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儿童在接触绘画艺术时,首先要感觉绘画的审美形式。一些研究指出:儿童的视觉感受性,从学前时期就有很大的增长,7岁儿童增长速度最大。学龄初期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在继续增长,这是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由此,才能伴随着理解、情感、想象而出现审美过程。因此,构成绘画艺术形式的线条、色彩、结构等,就成了美感愉悦的基础。
    1.从线条感受美
    线条在绘画艺术中是极富表现力的因素,它既用来勾勒外形,又能表现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用来表达情感。赵华小朋友画的《竹》,线条优美,高且直,表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绘画中的线条既是作者视觉上的创造,也是情感的体现。
    2.从色彩感受美
    色彩是由于光波作用于物体,被物体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视造成的。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李丽小朋友画的《节日》中,运用兴奋色画了彩球、彩旗和身着盛装的小朋友欢庆“六一”的场景,给人以喜悦、亢奋的审美享受。
    3.从构图感受美
    构图就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为有限的平面结构。通俗的说法即是如何使画面安排得好看,使人感觉愉悦。钱军小朋友画的《种树》,画面安排紧凑,给人一种和谐之美。
    4.从作品感受美
    绘画作品要充分反映、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曹娟小朋友画的《雨中情》中,小明背着腿有残疾的小强冒雨回家,使人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美。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美术特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常抓不懈,在特色教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