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蝉蜕苏州市实验中学 文言文教学的反思 文言文教学的反思 我的课堂激励之变
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4期 总第5198期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4期  下一期
我的课堂激励之变
来源: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 作者:吴红兵 发布日期:2016-03-25 14:27:42

    活动单导学模式已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外观看之,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在这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教者,我们也在不住地发生着变化:从初始的彷徨不接受,到后来的全身心投入,再到不断地找感觉更好地适应这场变革……借此,着重说说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我的课堂上小组激励之变。
    我们都知道,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教者——课堂组织的核心成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注重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此,我的活动单导学的进程中,小组之激励评价曾经经历过如此的蜕变:
    一、以得星个数论“英雄”
    活动单导学模式盛行的初级阶段,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似乎尚未找到“入门儿”的感觉,只知道应该硬着头皮上,拼命地让自己融入改革,让孩子们尝到合作的甜头。
    我开始用最俗不可耐的加星来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课上发言一次得一颗,家庭、课堂作业本上有一颗星该组即加一颗,自主时间自觉加一颗,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积极视情况而定加星颗数……每组的星星颗数一周“结算”一次,对于得星颗数列榜上前三名者,他们即有权给其他组布置周末作业。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加星,每时每刻关注自己组,有时甚至会因为加星而争得面红耳赤,直至后来个别组的星已达百个。大约试行两个月后,凭直觉,孩子们的热乎劲儿好像渐过,该思索“加星变革”了……
    二、以得星质量论“豪杰”
    就在孩子们疯狂地沉醉于因为得星个数超多而有权给其他组布置周末作业的喜悦后不足两个月,我渐渐地感觉到,孩子们对于不住攀升的得星数开始淡然,甚至漠视,似乎这一曾经卓有成效的激励方式已经再也调动不起他们的竞争欲望。为了迎合这群家伙,将他们参与活动单学习的激情再度燃起,我的课堂激励开始略作调整: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为了保证公平起见,我又作了如下调整:一堂课内,组内1、2号都没有发过言扣一颗☆,3、4号发言不加不扣,5、6号发言一次加一颗☆。发言精彩另外加☆。然后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参与度,另外还补加了一项:一堂课,小组内每人都发过言,加两颗☆。终于,学生们真正融进了课堂,他们见缝插针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超越物质论精神
    应该说,至此,我们的课堂真的活起来,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也真正动起来了。可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却不禁开始反思:对于已经即将跨入初中大门的这群所谓大孩子而言,真的必须得用略显“小儿科”的加星制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吗?是否显得有些俗不可耐呢?
    就在最近,我停止了“加星制”。可当细细回味课堂时,我却惊奇地发现:我的语文课堂并未因为没了加星的激励而“冷淡”,一切依然照旧。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是孩子们对于铺天盖地☆已经开始淡然,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在乎同伴、老师对自己的充分肯定。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激励机制应避免程式化、俗套化,真正让激励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强化剂,成为真正的“东风”,让活动单导学的课堂顺风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