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7期 总第5221期 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7期  下一期
行驶在数字化学习的快车道
来源: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作者:丁月玲 发布日期:2016-04-28 14:13: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毫无例外,幼教领域也因信息技术的加入掀起了一场历史革命。随着2012年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的确立,可以说,我们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被推上了数字化学习的快车道,其中既有成功的惊喜也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
    数字化助园务管理“E”帆风顺
    面对一园两部、规模超大的现状,如果仅以传统管理模式,常使管理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信息技术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幼儿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电视系统高效地服务于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财务后勤管理、幼儿学籍管理。教师办公、备课、教学,幼儿出勤、物品采买的网上审核与申购等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幼儿园网站、电子邮箱成为家园超时空问答对话、交流思想的新渠道。QQ、微信群成为我们与课程游戏化的共建园及县域研究基地园互动研讨的有效平台。集家长接送、班级幼儿和教师考勤、视频监控与门禁于一体的“云卫士”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启动,更为我园安全管理保驾护航。“微家园”手机APP为家园架起了“连心桥”,幼儿园智能办公系统及教学资源为办公和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架。信息化的办公和管理,使园务管理“E”帆风顺。
    数字化助教师成长“E”路前行
    数字化时代,拓宽了教师学习研修的领域和空间,网上培训、远程学习成为常态化学习方式。教师们学会了自制音乐相册、电子成长档案,及时将班级开展的活动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共享学习。
    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更成为教师们热切研究的领域。教师们利用园内的局域网,涉足“云终端教学”,将平板和白板以及一体机灵活应用到集体教学中,探索出支撑孩子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与方法。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便教师使用各种资源,为教师个性化学习研究提供了便利,方便教师及时把班级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上传至群共享。也基于此,幼儿园数字化应用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朱凤、于小进、崔晓蕾老师蝉联南通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第一名,省一等奖,丁月玲及于小进等四位老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大赛中获一等奖。张萍老师在2015年江苏省幼教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杨波、张萍等老师均获南通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与数字化学习相关的数篇教学论文和案例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数字化使孩子学习“E”彩纷呈
    我园尝试创设了集触摸一体机、平板电脑以及交互软件于一体的多媒体活动室,在局域网的支持下,通过教学软件,开展幼儿与教师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将数学活动内容以游戏形式发送到每个幼儿手中的平板上,引导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并交流,感知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语言活动中,教师先在一体机上展示绘本内容,然后在幼儿的平板上出现虚拟的网络环境,幼儿借助这一环境续编故事情节,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排列直观形象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视听结合,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这种在网络环境下一生一平板、人机互动的新学习活动,既符合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动手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又通过网络等途径,为幼儿提供喜闻乐见的学习素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数字化学习需要“E”网情深
    数字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幼儿和教师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与数字化应用先进的学校、幼儿园相比,我园信息化建设还要更广泛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更深入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便捷地服务于幼儿园管理,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和水平,推进幼儿园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我们要向发达地区和先进学校学习,要善于引进吸纳最新教育信息技术和组织开展好相应人员培训,创新性地使用教育信息技术,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加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
    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热情,投入更多精力,“E”路耕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