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8期 总第5228期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8期  下一期
排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误区
来源:海门市货隆小学 作者:陆庙新 发布日期:2016-05-16 15:32:57

    近日参观一所小学,见宣传栏内贴有两张大照片,下面赫然写道:千人口琴合奏、千人竖笛合奏。细看照片,只见千百名学生队容整肃,姿态划一,正认认真真地对着我们吹奏呢!
    我也曾教过竖笛、口琴、竹笛这样的兴趣小组,可我从不让学生齐奏,有必要齐奏时也不会超过五人。人一多我就会觉得那声音很混浊,听不清楚,像是群蜂乱舞。这一点我想教过乐器的老师们一定都深有体会。
    这两张照片不禁让我想起了《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国古代的齐宣王很讲究排场,“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那竽形似现代的笙,独奏或两三人重奏,效果最佳,多至七八人以上,虽气氛浓烈,但效果已如夏夜群蛙齐鸣了,无法想象三百人吹竽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不是为了排场,就必须承认合奏的人数不宜太多,否则会有人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就是个例子。谁敢保证那两支由小学生组成的千人乐队中没有“南郭先生”?组建这两支千人乐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是为了秀学校形象?无论如何都难逃作秀之嫌疑!
    众所周知,学校要建立起两支千人乐队容易得很,一个学校有好几千学生,拉出两千人绝非难事。可 我知道,要他们齐奏绝非易事,学校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行。
    首先是家长这一关,许多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而不让孩子学;也有的家长认为学就得学上档次些的,像二胡、琵琶、钢琴之类就比口琴和竖笛要“有派头”得多;还有些家长“聪明”地认为这是在为学校学,学生本人是学不到多少技能的。
    其次是经费问题,让学生交购买费和辅导费,有些学生仅以一句“我爸妈说不交钱学,交钱不学”为由退出了这支队伍;如果不收钱,单这上万元的购买费就让学校承受不起了。
    最难过的则是学生这一关,许多学生开始学时兴致勃勃,可没过几天就兴致全无了,而学生的第二次兴趣是很难被唤起的;又因为是千人合奏,老师不可能教篇幅较长的独奏曲或协奏曲,只会教一些简单的歌谱,甚至连歌谱也不会教许多首,认为只要教两三首够上台表演就行了,用不着花大力气教不登台表演的练习曲。而老师要的只是千人合奏这个成果,不可能手把手地一个个教,一个个地检验把关,只会“上大课”,甚至会不顾学生的兴趣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排练,结果学生们筋疲力尽,都不愿意再来学这些乐器。
    我看到那两张照片后访问了几位学生,他们都表示“并没有学到什么”,有些学生甚至说“我们不想学,是老师命令我们去学的”。由此可见,千人合奏并不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曾经也组建了一个笛子兴趣小组,辅导时间安排在中午。可是中午学生有的要回家,有的要完成其他作业,人员不可能来齐。结果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根本无法正常教学,只得不停地为缺课的学生补课,使得教学进度停步不前。这让学得快一些和没有缺过课的学生有了不来上课也能跟得上的想法,这又加剧了人员的减少。以小见大,让小学生千人合奏困难重重。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见识也太少了吧,没听到过某地的千人钢琴合奏、万人大合唱么?”我要说的是,某些场合的千人合奏万人合唱应该另当别论,因为那些场合人们要的不是音乐,而是为了创某项记录或出于其他目的。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很多,不一定非得走“千人合奏”这条路,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才是上策。
    我很敬佩齐泯王,他即位后改听独奏,推翻了老子的“吃大锅饭”,让宫廷乐师们“竞争上岗”,想必治国也定比他老子高明得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