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8期 总第5228期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8期  下一期
百草园课程叙事
来源:海门市王浩小学 作者:潘鸣 发布日期:2016-05-16 15:35:45

    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高度重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明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管理责任,把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开设及资源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实际出发,多方面、多途径组织实施。
    即使是农村孩子,接触土地、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也很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存在一定不足。学校办公楼后面有一块空地,除草整理是比较棘手的事。要使杂草不生长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学校行政经过考虑,决定开辟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的场地——百草园实践基地。
    一、课程内容
    低年级重点是诵读与种植有关的诗文,认识农具,了解种植常识,进行读写绘。中年级以认识相关农作物,写好观察日记,绘制手抄报为主。高年级以开展种植实践与研究为主。
    二、基地拉开帷幕
    当百草园实践基地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从此,孩子们多了一个自我锻炼的阵地,多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多了一个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
    启动仪式后,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实地考察、勘测土壤的基础上,我们又对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每种农作物种植多少进行了调查与规划,随后开始种植活动。
    一是准备种子。这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既要少花钱,又要质量好,在家长的支持与指导下,大家完成了第一步。
    二是平整土地。孩子们捡砖块、石子,搬运杂草,拿着钉耙跟着做。老师、家长志愿者不仅给孩子们指导,还亲自示范,经过两个半天时间,原先遍地杂草、碎石的田地,变成了整洁、有序的“作业本”!
    三是播种。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有经验的农民清除杂草,拉平土地,盖上薄膜,栽下秧苗,撒上肥料,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神情是那样专注,摆放得是那样均匀,真像有经验的农民。
    四是田间管理。当看到刚长出来的玉米苗被鸟儿啄去好几棵后,孩子们在伤心之余,想出了在田头竖红色塑料袋的办法。从此以后,鸟儿再也没来破坏过!田里有杂草了,孩子们利用社团课、课余时间,拿着铲子、锄头,来到基地里除草。孩子们把拔草当成了寻宝游戏,虽然干得满头大汗,却体验到了在课堂中没有的快乐。
    三、开展主题阅读
    开展主题阅读,进行课题研究是我们课程实施的又一个重点。
    一二年级孩子在晨诵课上兴致勃勃地诵读《悯农》。他们了解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昼出耘田夜绩麻”这些诗句中所用到的农具,并到学校农具存放间去认识它们,看高年级孩子怎么使用。
    三四年级孩子去百草园观察植物生长,记下一天天的收获,写下一篇篇日记与感悟,创造一首首小诗。
    高年级孩子在种植过程中,还查阅资料,了解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黄豆、丝瓜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种植知识,开展花生、玉米、大豆的营养与食用小课题研究。
    一个学期后,孩子们迎来了收获。挖开泥土,一个个胖胖的土豆展现在大家面前,神奇的大地给了孩子们丰收的喜悦!赤豆熟了,孩子们小心地摘下果实,有些掉在了地上,孩子们仔细捡拾,做到颗粒归仓。花生丰收了,黄豆成熟了,孩子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青菜成熟了,孩子们买来一些猪肉、鸡蛋(用田里的萝卜换得的钱购买),自己动手包了馄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四、反思与展望
    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获得了种植知识,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探究合作精神。实践活动的实施,老师们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也熟知了更多种植知识。
    本学期起,我们在校园内又开辟了一块地种植果树,将来校园内定会瓜果飘香;我们还将开辟一块土地用于大棚种植研究;还开设了烘培社团,让孩子们将田间收获的产品进行加工研究,丰富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前期虽然进行了种植、管理、收获,开展了诵读、读写绘等活动,但还有些活动由于条件限制,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由于组织者的能力与水平有限,没有很好地开展。
    对于花生、大豆、玉米、土豆食用方法的研究已经进行,学生品尝了劳动果实,与此相关的活动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