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8期 总第5228期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8期  下一期
规约,让体育课堂收放自如
来源: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作者:邹鹏云 发布日期:2016-05-16 15:37:5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主持育才学校工作时,在学生管理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他极力主张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并不认为常规管理会扼杀学生个性。
    具体如何实施?笔者结合日常教学案例,提取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希望对当下的体育课堂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通过教学仪式来明示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典礼性质的活动,所以一定的仪式是必要的。《学记》中对教学仪式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现在的课堂教学也是从仪式开始的。
    教学片段1:
    预备铃响,教师吹哨,学生上课前分散在操场四面八方,听到哨声后迅速到达指定地点集合。教师打出相应手势,指明集合时排队的方向。学生按常规要求排队。
    师:稍息——立正!
    生(肃立)
    师:向右看——齐!
    生(向右看齐,调整队伍)
    师:报数!
    生:1—2—3—……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简要有力的上课口令,带有命令式的口吻,使学生感到这是必须执行的“命令”。在这样明显而强烈的刺激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二、通过课堂纪律来维持
    笔者认为,必要的惩罚(惩戒)是需要的,但面对一群充满“孩子气”的小朋友,我们一定要掌握尺度、慎之又慎。更多时候,是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来形成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培养相应的课堂习惯。
    教学片段2: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语言、哨声、队列变化甚至表情、手势等来维持和强化纪律意识。
    语言评价:如有些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时,注意力已经“跑”到运动器材上,教师及时调控:“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老师带来的器材很感兴趣。但到底怎样玩呢?只有听仔细了,才能玩出精彩……下面,我让听得最仔细的同学来做示范。”
    哨声提示:如学生有错误或危险动作时,用哨声可以引起注意并及时制止。
    队列变化:如四列横队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某一个动作要领时,最后一排学生有可能“闹意见”,教师可以把队列变成一个正方形,围住教师看个清楚。
    表情手势:如学生紧张或畏难时,教师可以用微笑、做加油状等予以疏导;若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可以用严肃的表情、走到其身边等动作进行规劝。
    上述列举的教学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同“去污剂”一样,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推进、活而不乱。同时,对学生的集体观念、自觉性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三、通过教学规则来强化
    我们经常遇到在校运动会上,学生在径赛中不知道哪些项目用蹲踞式起跑,哪些该用站立式起跑,不知道哪些项目需要分跑道跑;也经常看到体育课上,学生因为某个动作是否犯规而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某个活动的规则设置而意见不一……所有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出学生对基本运动常识的匮乏,同样暴露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一类规则知识的欠缺。
    当然,单纯的规则知识学习难免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吸收消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比赛的形式,让他们在切身体会中自然习得。
    教学片段3:
    一年级教“迎面接力跑游戏”时,教师将游戏规则的讲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扶到放,逐步到位。
    第一步,介绍游戏。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一个“传令兵”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
    第二步,示范游戏。有哪位小朋友听懂了,先来和老师试玩一次?(有意强调规则的重要点)
    第三步,模拟游戏。我们一起用慢速走的方式来试一试!(适时补充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点)
    第四步,组织比赛。我们还可以让游戏变得更好玩哦!(让传令兵人数从1人,逐步增加到2人、3人,增加游戏难度)
    如此教学,步步推进,使学生在“传令兵”情景故事的引导下,理解了“迎面穿梭接力”的规则和方法,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体育课上,适度且必要的规约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