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9期 总第5236期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9期  下一期
打开心灵的窗户架起沟通的桥梁———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几点尝试
来源:连云港市连云区南巷小学 作者:张秀转 发布日期:2016-05-27 16:41:24

    语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各种互动活动,通过个案教学,演练结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形成语言交际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在口语交际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打电话、借铅笔、礼貌待客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够做到清楚地表达。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生活技能,丰富生活经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十足,从而大大增强了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直观图片,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口语交际带来新的活力,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具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感知性的优势,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每篇口语交际都配有插图,插图形象生动,富有童趣,便于观察想象。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然后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最后指导学生按顺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上的内容演一演,通过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说话,使静态的图活起来。通过化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对话,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对于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要完整清楚地表达。
    三、游戏活动,调动学生说的自主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始终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教学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称不上课堂教学。如《我们来讨论》一课,课上先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图上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语言交流的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激发想象,启发学生说的欲望
    所谓想象,就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研究指出,“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想象对人的生活道路、个性发展以及特点的形式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类的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作为教师应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口语交际课上,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述说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
    五、通过案例,培养学生说的文明
    小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德育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口语交际课也不例外。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必须是双(多)方交流,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是看图说话是不行的。需要教师去挖掘教材资源,在训练中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