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1期 总第5251期 2016年06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1期  下一期
课堂应是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
来源: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作者:沈军英 发布日期:2016-06-28 14:12:49

    教学片段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当例1“121×12”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后,刚汇报完笔算方法,一生举手:“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师:(稍一停顿,微笑着说)那你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生1:我把12分成4×3,先用121×4=484,再用484×3=1452。
    师: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不用笔算,口算就可以得出结果,很方便。
    师:确实,他的方法很好!
    片刻,又举起好几只小手。
    生3:我还可以先用121×3=363,再用363×4=1452。
    生4:我还可以把12分成10和2,先用121×10=1210,再用1210×2……
    语音未落,几个同学已经吆喝开了:不可以,不可以!
    师:说说为什么不可以?
    生5:这样算不到1452,答案不对了。
    生6:因为用121×10求出的是10个121是多少,少算了2个121,应加上121×2,不是1210×2。
师: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不过生4也是有功之臣,他为大家又提示了一种方法,谁想到了?
    生7:先用121×10=1210,再用121×2=242,最后用1210+242=1452。
    又有几只小手越举越高,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生8:我还可以先用121×11,因为在数学新思维班我们学过一个数乘以11积的规律,可直接口算出积是1331,再加上一个121得1452。
    生9:我还可以先算121×9,因为在数学新思维班我们也学过一个数乘9、99、999……的规律,看乘数有几个9,就在被乘数后加几个0,再减去这个数,所以我先用1210-121=1090,然后再加上121×3。
    师:(一边鼓掌,一边说)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们积极思考、想出那么多的方法而感到骄傲!有的都把数学新思维班学到的知识用上了。
只见参加数学新思维学习的学生一个个挺直腰杆,神采飞扬。
    生:我也想进数学新思维班。
    师:好,以后就让数学新思维班的同学把他们学到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反思]
    一、乐于倾听,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认真捕捉课堂中不断生成的、发现的、稍纵即逝的信息资源。
    这课本来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前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课中,学生提出的“还有一种方法”其实是口算方法,不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但教师能乐于倾听,保护学生的异样思维,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导,自觉跳出固有的框框,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善于把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善于把握,当生1提出不同方法时,教师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好在哪儿?”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上。当生4的方法出现偏差时,教师又抓住契机,提示这又是一种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辨析,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把课堂变成一个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猜测、积极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勤于鼓励,激发学生奋发学习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激励。
    本课教学中,教师对于生1的不同方法,虽没有直接表扬,但学生能从教师的话中感知老师已肯定了这一方法是好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更多学生去思考。
    当生4的方法不正确时,老师还是先表扬其是“有功之臣”,无形中又是给学生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向学生传递信任、尊敬、爱护以及鼓励的情感信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
    当数学新思维班学生借助数学新思维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边鼓掌边表扬的举动,更是对学习数学新思维的学生再次鼓励,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鞭策,强化学生自信、自尊的信念,促使自我发展,又有学生主动要求加入数学新思维班,教学就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