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3期 总第5288期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3期  下一期
孩子需要的是语文而非教材
来源: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作者:郑涛 发布日期:2016-09-07 11:28:03

    纵观语文版中小学教材换血的新闻。我认为盲目跟风、炒作成分过多,理性独立思考不足。
    “语文”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口头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语言”。“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口头和书面上的语言。学习语文,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提高自身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如何提高“说”和“写”的能力?关键在于“读”。其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了提升这两种能力紧紧围绕“教材”这一核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教材”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课本。因此,语文教材的学习只是提高学生“读”“说”“写”水平的一个手段,而非全部。其实大胆设想下,只要有“读”“说”“写”的机会,离开语文教材也一样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教材的作用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重要。孩子需要的是语文而非教材,我们急切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或者提高他们“读”“说”“写”的能力,而不是纠结于用什么样的教材。
     学习或者用好一门语言总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如果语境年代太久远,则有代沟和隔阂,似乎有穿越之感(文言文另当别论)。语文教材需要与时俱进,方能让人感觉有时代气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突飞猛进,个人的权益不断得到重视与保护。如今时代尊重差异,主张多元化,张扬个性。在叙事上,我们正在渐渐地告别宏观叙事,进入细微(个人)叙事。《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一方面摆脱了洲际导弹“高大上”的宏观叙事,一方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私人生活世界,给人以实实在在的而非“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感觉。再就是备受争议的《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焦点集中在不管讲什么故事,“南京大屠杀”的字眼绝不应该在语文教材里消失。如果没有这几个字的话,按照一些网友的理解就是抹杀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恶劣程度类似于日本右翼分子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一样。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不得不指出,这分明修改的是语文教材而非历史教材啊!何须如此兴师动众?即使语文教材里完全去掉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国家历史教材上也不会不讲的。更何况,在前年“国家公祭日”时,南京地区出版了三册《南京大屠杀》学生读本,并保障一定的课时予以讲授。细想其中的缘由,仍有一部分人还沉浸在过去的宏观叙事中。我要强调的是: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不是历史课,更不是政治课。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秉承“真、善、美”的原则。作为专家学者,要慎重选好教材,选经得起一定岁月打磨的教材;作为一线教师,要多多“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作为学生,“生活处处皆语文”,要不断地多读,多说,多写,多思!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