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智慧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4期 总第5295期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4期  下一期
时道波:让学生感受技能带来的幸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09-22 15:09:50


    “这么多年来,我对学生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就是让他们感受技能所带来的幸福。”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时道波如是说。
    2001年,时道波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当年8月进入徐高师工作,2011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13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十几年来,时道波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断提升自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笔耕不辍。
    工作以来,时道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编写近40万字。他主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他的教学工作深得师生好评,多次被评为“教学骨干”“科研骨干”。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制作电脑作品、影视作品参加比赛,在各级各类作品评比中获一、二等奖。他还曾多次受徐州市电教馆、徐州师范学校师培中心邀请,开设专业讲座。在校校通、教育技术初级、教育技术中级、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中担任主讲教师。

对症下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室主任,多年来,时道波培养多位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优秀教师。青年教师一般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富有激情,但缺乏对教学的感性认识,在教材的驾驭、课堂的调控、教育教学规律的熟练运用等方面尚存在不足。
    时道波对症下药,指导他们阅读专业杂志,学习教学基本原理,掌握教学基本规律,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开阔视野,与他们一起学习新方案、新课标,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素养。他指导的顾玮、王雪晶等青年教师多次开设公开课,均获得师生好评,参加市级比赛课均也获得一二等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

奏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交响乐

    在做好系部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时道波还积极开展校内项目实训教学改革。他在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积极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将教学与企业生产、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托实习项目,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于工作需求。后来又依托本校教师资源,开展校内实训,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每年为学校节约10余万实习资金,为学校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借力信息化,打造数字化校园

    担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时道波带领团队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为了让器材室更加敞亮整洁,需要将器材室中的50多台旧电视和近200台显示器找地方安放。时道波多方协调,与总保管一起找报损器材放置地点,亲自借来三轮车与师生一起搬运报废器材,不顾飞尘,挥汗如雨。老旧电视机和显示器块头大,重量沉,他在搬运时不小心拧伤了胳膊,但是他坚持搬运。第二天,他才发现胳膊肿了,又酸又疼,但是他不叫苦不叫累,继续正常上班工作。
    为保障学校各种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转,他经常加班加点,制作录像课、微课、朗诵视频、校园DV剧、纪录片、宣传片等。特别是近期辅导师生制作微课,为了减少噪音,达到更好的配音效果,时道波都是在晚自习后才开始录音。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录制,很多时候回到家已是深夜了。
    在时道波的带领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夯实,建立了校园优质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全面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徐州市电化教育馆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