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智慧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4期 总第5295期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4期  下一期
薛帆:学校信息技术第一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09-22 15:14:13

    从教20多年来,她致力于课堂、学校和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将一个老少边穷的县城城郊信息化零起点小学,建成“淮安市数字化校园”“淮安市智慧校园”。她就是淮安市涟水县幸福实验小学副校长薛帆。

学校使用信息技术第一人

    薛帆刚进校做美术教师时,学校连一个视频展台都没有,更不用说上网和用电脑。她自己通过申报计算机课程,参加计算机函授学习,努力弄懂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学会了使用信息技术。薛帆是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第一位老师,这在当时还引起全校轰动。
    通过传帮带,学校大部分教师开始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有些教师还加入了她的团队,开启了学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航程。担任校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后,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建设红领巾电视台,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多彩的舞台。
    薛帆担任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后,充分利用省校校通工程的契机,认真谋划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她结合学校特点提出了“以点带面、重抓应用”思路,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既有新技术新设备引领,同时注重资源的建设和积累。通过建设、培训、应用、实施和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构建留守儿童“幸福教育”新体系

    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学校,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常常产生被遗弃的感觉,本能地拒绝交流。为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薛帆带领相关科室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尝试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联系。
    薛帆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智慧校园、数字化建设为依托的家校互动共育途径,组织并主持开展了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家校共育实践研究》等研究,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幸福成长的心理韧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她的努力下,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通过募捐和社会团体赞助,她建立的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引进了互联网,配备了远程视频通话设备、电脑书。
    薛帆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使更多教师成为“代理妈妈”,让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关爱中健康快乐成长。对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心理障碍生等,薛帆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引导和帮助,解决了家长们的燃眉之急,她和家长、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提升。

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作为副校长,薛帆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工作。她尽心尽职,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全校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展台、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校园网络等各种电教仪器进行检修和维护,利用休息日对学生机房计算机进行升级维护更新,确保各种电教仪器正常使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她坚持对全校五十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在她的带领下,幸福里实验小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学校先后有66名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种信息化的比赛中获奖,《中国教育信息化》《江苏教育技术》等杂志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予以了报道并在全市推广。
    20多年来,薛帆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感兴趣——自己学习——应用实践——带领团队——建成智慧校园,每一步都是不懈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努力演绎她的信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像她这样的教师们持之以恒的推进。
    (淮安市电化教育馆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