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6期 总第5308期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6期  下一期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靖江市东兴镇中心校 作者:王成竹 发布日期:2016-10-27 13:17:13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学校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让农村校本课程更灵活、更全面,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农村潜在的教育实力,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更多人才,成为摆在农村小学面前的难题。本文就农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农村居民缺乏教育意识 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而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多由年纪较大的祖辈照看。祖辈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更无法引导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学习。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消极情绪,更不会积极地参与到校本课程中来。
    课程领导层理论水平不高 由于有些农村学校领导层的理论水平不够高,他们的专业指导不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等方面,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管理也缺乏预见性。还存在选课指导不力等问题,报课时学生扎堆现象也比较突出,教学组织和管理存在困难。
    教师对课程的内涵认识不清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环境相对较差,很多人才选择留在城市寻求发展。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色认识不清,简单地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活动课,不能将校本课程上升到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高度。而且他们参与校本课程的欲望并不强烈,觉得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另外,一些软硬件的缺失,也是教师在开展校本课程过程中的阻力。
    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 面对一些农村居民缺乏教育意识这一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农村学校的数量并不多,所以每一所学校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学校对于教育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农村居民。校长和管理人员、教师,要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重视起来,将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策略,加大经费投入,定期组织培训,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育视野。另外,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担任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同等对待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工作量。学校还可以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提高他们的认识。
    提高管理者的教育水平 农村学校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程度和校本课程的高度,所以农村管理者要定期参加培训。政府应定期派专业知识强的学校管理者到农村学校分享、传授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提高农村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
    立足本地实际,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实际,努力挖掘农村潜在的教育资源,从儿童可感、可知的元素入手,注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上升到校本课程的高度。
筹集教育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教育经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了保证资金真正投入到学校建设中来,政府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规范的资金支付转移规定,要让每一笔资金都花在有意义、有价值的项目上。因为学校等级不一,县、村级校的资金收入也有很大差距。上级学校和下级学校应该相互协调,在资金和师资力量上形成互助。可以实施城市学校仪器回收或课本回收行动,将城市条件较好学校的旧设备捐给农村学校,让农村学生也能接触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对于条件极度恶劣的农村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捐款,帮助农村学生获得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可以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不让他们因为缺少资金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各方的努力。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形成合力,才能让校本课程真正落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