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7期 总第5316期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7期  下一期
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无锡市水秀中学 作者:陈锋 张杭嫣 发布日期:2016-11-07 14:10:0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在学校的逐步普及,使数学课堂网络教学成为现实。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出适合于数学课堂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开展数学课堂网络教学设计,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同仁分享。
    一、必须设计多维多边的教学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师——机——生的三边互动氛围,运用数学课的普遍方法——讨论法,在网络互动的模式下通过BBS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共同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疑问等。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然是跨学科、远程、模拟的三维互动: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通过计算机同时进行多种学科内容学习的网络学习活动。
    二、必须注意到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的变化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课堂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而数学课堂网络教学设计则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课堂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注重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而数学课堂网络教学设计将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的教学目标是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的统一,更关注过程目标。
    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来展开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学习目标的选择者,是学习内容的探索者,是学习成果的发现者,是学习方式的创造者。
    三、必须设计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分解为五个阶段:
    问题分析阶段 学生被划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
    搜索网络资源阶段 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源,教师通过网络监控给学生个别辅导、帮助与指导,帮组学生消化知识。
    BBS师、生、机互动阶段 经过一段自主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利用BBS上的人机互动功能,利用他们在网络上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作出评估和相互评价。
    抽象提炼阶段 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讨论其他相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
    反思阶段 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
    实践表明,这五个教学环节既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为他们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四、必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几年的教学尝试使我感悟到: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了以往零散、单一的情况,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出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方面,体现数学学科教学特点、规律,重视网上自主探讨学习与协助学习;在研究重点方面,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对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和网络技术下的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教学设计方面,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因此,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促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把握教材、关注学生,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手段,精心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