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7期 总第5316期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7期  下一期
简单的错误不简单的处理
来源: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作者:阙旭菁 发布日期:2016-11-07 14:13:56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运用资源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出错,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解决错误,从而达到学懂会用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并运用教育智慧,让错误演绎出精彩。
    一、顺应错误,暴露思维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
    在教学五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把数对的概念引入电脑的表格设计中,把“几列几行”的数据输入电脑的对话框后,电脑就会根据要求自动生成表格,学生通过电脑的演示很快理解了制表过程。
    随后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张近几年小组学生身高变化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思考列数和行数分别应该输入几。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统计了近3年的情况,数清了每组有7人,然后问学生:“应输入几列几行?”“3列7行。”不少学生脱口而出,其他学生都附和,没有异议。教师并没有着急判断,而是真的输入“3列7行”生成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填写。第一行填写“年份”,学生很快发现剩下2列没办法写第3年的年份了。学生悟出:“必须添上1列。”
    这时教师继续不慌不忙地准备按小组编号写数据,学生又发现没地方写第7个学生的数据。“该怎么办?”教师问。“表格下方得再添1行!”教师照做,随后把左上方的表头也补充完整。这时教师问:“这张统计表可以记录近3年小组7位学生身高变化情况了吗?”“可以了。”学生齐刷刷地答道。“那么这张统计表是几列几行呢?”教师问。“4列8行!”“为什么?”教师没有放过学生。“因为统计表的格式需要写‘年份’占1列,写‘姓名’占一行,所以是4列8行。”
    顺应学生的思维,以此为起点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将获得更深入的体验,从而发现自身的错误,悟出正确的答案。学生以后再遇到此类题目,就不会出错了。
    二、辨析错误,启迪思维
    当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我们要进一步升级,提高他们的自省能力。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每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当点到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他学生就放松了,而无论站起来的学生回答的是对是错,他对这个问题的印象一定十分深刻。这是因为,他的回答被全班人关注,他的回答要经过大家的审视,而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与此同时,安坐在位的其他学生,他们的回答不被人注视,他们就没有这种紧迫感,不会去审视自己的答案。
    由此可见,他人的关注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回答的思索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记忆。我们可以发挥这个特点,分成组,让每个人在组内阐述自己的答案,有了其他人的倾听,他们对这个问题以及答案,都会有一个全面的思考和深刻的印象。利用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适时把错误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在找错、纠错的过程中去比较、去思辨,让他们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从而自主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生回答有分歧时,我不急于做“裁判”,如果只是简单、直接地告诉他们,学生未必学得好、记得牢。不如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辨析,让他们自己找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交流、思辨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思考、求真的经历。
    三、积累错误,提升思维
    学生的错误不都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回答上,大量的错误则反映在学生的课堂练习与作业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鼓励学生积累错误,具体的做法就是设立“纠错本”,指导学生将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错误原因进行整理、记录。纠错本中有三栏:症状、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
    症状一栏主要是摘录平时自己比较典型的错误。治疗方案一栏则是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治疗结果则是通过自己反思把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把相同错因进行归类整理。我让学生定期回顾纠错本,尤其是每个单元末都要小结一下,每回顾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回忆一次,懂得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不再重蹈覆辙。纠错本中积累的不仅是学生的错误,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有益处。
    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教学的机遇,站在学生的角度,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源头,对症下药,直至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关于“错”之所以“错”,下的工夫越深,学生对“对”之所以“对”认识得就越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