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7期 总第5316期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7期  下一期
浅谈农村小学课改突围路径
来源: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 作者:徐新星 发布日期:2016-11-07 14:23:16

    教育部颁发的校长专业标准赋予了校长规划学校发展、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等职责。如果从中理出一条工作主线,我们觉得应该是校长必须抓住推进课改这个“牛鼻子”。不夸张地说,推进课改应该是校长的正业和主业。而且,推进课改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过程,农村小学推进课改需要有突围意识。
    一、从课堂模式建构突围
    有一种说法叫作“课改要模式,不要模式化”。诚然!我校的实践证明,以课堂模式构建为抓手推进课改,是比较经济,也是比较现实的做法。基于课改理论学习以及对学校现实条件的研究和审视,我校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导式”课堂模式。该模式重点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思想,强化“做中学”的理念。借助该课堂模式的建构,我们带动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进行案例式、参与式培训,努力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并且,我们以此为突破,形成该模式“保底”基础上的百花齐放,带来了我校课堂生态的喜人变化。
    二、从课程建设校本化角度突围
    课程建设校本化应该包括两个范畴: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任何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必须回到学校这个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有意义。这可能包括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课程资源的优化,课程实施手段的适应等。我校的课改历程验证了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的观点,课程校本化建设就是所有教师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的创造和合作过程。我校特别重视备课组和学科组的课改组织功能,注重甄别、累积和共享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数学学科为例,近几年我们特别重视“经典题库”的建立,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则重视以“编结艺术”为龙头的校本课程建设,有效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促进了学生实践智慧的形成。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创造,大脑勤思考。”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考虑到学校地处编结之乡,我校以编结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为本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操作做到“八个一”:一组研究课题,成功申报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社区资源开发与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及微型课题《学校编结特色的内涵发展探究》;一本校本教材,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编结》;一套活动资料,收集整理围绕编织文化、课题的相关资料;一组研究课,体现学科渗透,建立特色课堂模式;一辑学生作文,围绕书香校园、编结文化征文;一个展览室,社区编结文化资源的历史介绍,设计思路,作品展示、欣赏等;一台文艺节目,全面反映学生素质和学校特色;一组活动展示,学生的编结实践活动展示。我校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编结》先后获得如东县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校本课程评比二等奖,南通市第二批优秀校本课程。最近学校又以此作为主要内容申报了南通市艺术特色学校。
    三、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突围
    我们惊喜于我校教学条件的改善,2013年,我校做到了“班班通”,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信息技术硬件的装备到位为我校教学改革带来了一次“革命”,教师间的学习和教学实现了互联互通,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和互动式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情境课堂时,我校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立体化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提升情境课堂品质。教师团队认真学习、借鉴和优化交互教学资源,着力交互课堂情境的创设,促进所有儿童的情境学习,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思维更为活跃。
    四、从项目课题研究上深化、突围
    课堂教学改革也会有“高原反应”,为了克服研究的瓶颈,我校启动了“真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以学科组为单位设置项目研究课题,以此为抓手将课程改革校本化,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来建设校本化课程,实现课堂教学由“统一性”到“个性化”的转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如果说过去进行的课改研究更多着力的是面上的改善和提升,现在更多着力的是点的突破。2016年以来,我校分学科开展“对话课堂研究”,以“小组合作中的对话研究”作为突破口,形成了相应的课堂操作范式,从而使我校的课改更接地气。“对话式”教学是相对于“独白式”教学而言的,以“沟通式”的对话为其特征。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内容,同时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生发出来,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形成反思,进而矫正自己的感想和认知。我们尽力在生生、师生间形成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促进课堂情境的创设,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努力建设具有人文魅力的“对话课堂”。
    总之,农村小学也要真心实意地推进新课改,即使做不了鸿篇巨制,也应该积少成多切实地去突围。这样总能脚踏实地推进学校发展,推动学校气象更新,更重要的是师生能因此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推进课改不应该是校长一时的权宜与应景,学校课改不应该处于漂流状态。今后,我校仍然会真心实意地推进课改,让课改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