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8期 总第5324期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8期  下一期
儿童“游戏精神”初探
来源:海门市四甲中学 作者:徐勇 发布日期:2016-11-17 10:14:00


儿童是自然予以的天使,他们天生带着一种“游戏精神”。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儿童日常虽然是在课堂中度过的,但大部分时间总是在游戏之中。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相处、学会责任,可以说游戏是每个儿童的存在状态。笔者认为,儿童在游戏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其中形成的过关斩将的进取精神、和谐共生的和合精神、探索真理的求是精神与儿童核心素养有着内在相通之处。在教学中适时选用相应的游戏形式,努力让游戏精神得以发挥,必将促成儿童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一、课堂游戏,淬炼协作共生的和合精神
和合指的是把自然、社会、人文、心灵中的诸多元素和要素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融合体中,在这些元素、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汲取其中的长处与优势,克服其中的弱点和缺陷,由此形成新的结构方式,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和合之境也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游戏能够实现这种“和合”。儿童游戏大多由多人共同完成。在游戏中,每个参与者的具体实践水平不同,各自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观点方法、生理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总是存在很大的出入。如果因为其整体性,而忽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那么其个体在团队中的自我存在就意味着被忽视,其游戏投入和贡献的效果可想而知,其内部的协作、共生的统一整体意识也就自然瓦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游戏活动中的整体、差异意识,着眼于系统整体性前提下,尊重差异性,理解个性,才能在保持其内部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课间游戏,磨砺过关斩将的进取精神
进取是指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生命的辉煌。在儿童的很多游戏活动中,都存在着类似升级形式的规则性游戏,这是一种由两人及其以上参与的带有竞争性质的,遵循一定规则的游戏形式。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最终通关。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儿童希望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课间,我们开发出儿童乐于参与的游戏课程,儿童闯劲十足。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儿童自我中心化的本能、冲动、需要、好幻想、情绪多变等精神因素在游戏活动中显现无余,儿童先天生物本能自然流露的同时朋辈群体的社会文化自觉渗入,在比、争、赶、超中,“闯”精神自然形成,这为儿童今后的正常成长奠定了基础。
三、自创游戏,激发探索真理的求是精神
毛泽东曾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追求真理是儿童的天性,从幼时起儿童总是喜欢对任何事物一探究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求是精神,实现儿童理性与感性之间精神结合,促成儿童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融合。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真知灼见都来自于实践。然而,作为未成年人的儿童,从步入小学之日起就被课堂所固囿,书本知识相对于自身的实践经历相当有限。要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游戏是最好的载体。在游戏活动中,儿童既有知觉、想象、兴趣、爱好、意志等感受与体验,同时又对真实、客观的社会性存在积极探索。因此,在生活中儿童对各种类型与风格的游戏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去体现去感受,在体验感受中收获知识,更收获真理。
游戏不是儿童生活的全部,但是是儿童成长的有力载体。以游戏为载体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开发和挖掘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有利于培养和塑造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合发展的处世风格,求真求实的精神境界,从而把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为儿童的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人生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