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8期 总第5324期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8期  下一期
比较中赏析品味中悟情———《题秋江独钓图》教学
来源:新沂市新华小学 作者:胡静 发布日期:2016-11-17 11:10:34


《题秋江独钓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1第二项诵读与欣赏中的一首古诗,是清朝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9个“一”巧妙嵌入其中,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秋江独钓的画面。诵读这首诗会让人自然体会到渔人逍遥自在中的那几许萧瑟和孤寂。
教学时,我先在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找到诗文中含有9个“一”字。我再让学生结合插图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组织学生谈谈内心感悟,学生很快就从“一曲高歌一樽酒”中领悟到渔人的逍遥自在,并从9个“一”字中感受到渔人心中淡淡的孤寂。
接下来,只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表达自己的体悟就已经完成了这项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我的头脑中,突然一下子就冒出另外一首诗来,于是我就试探着问学生:“孩子们,诵读这首诗时,你会自然想到哪一首诗呢?”只有几秒钟的沉默,“《江雪》——”孩子们的叫声中分明有几分兴奋。我迅速将这首诗板书在黑板上:“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有哪些异同,好吗?”孩子们一个个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很快,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这两首诗都是写一个渔翁在钓鱼。”
“而且这个渔翁的穿着是一样的,都是穿着蓑衣、戴着斗笠。”
“他们垂钓的地点也很相似,都是在人迹罕至的江面上。”
“环境都显得那样凄凉。”
“读这两首诗我都觉得很冷。”
…………
“你们发现的都是这两首诗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它们还有没有不同之处呢?”我笑着追问。
“有,这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一样,《题秋江独钓图》描写的是秋季,而《江雪》描写的冬季。”
“所以,这两首诗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大一样,前一首让我们觉得凄凉,而后一首更冷清。”我暗暗佩服这个孩子用词的精准。
“诗中的两个渔翁心境也不一样。”陈思羽认真回答道。
“为什么这么说?”我看向她。
“你看,《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唱着歌还喝着小酒,说明他是多么悠闲自在,而《江雪》中没提到喝酒这事。”下面有几个孩子听到陈思羽的话不禁笑了起来。
“孩子们,《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柳宗元,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永贞元年九月,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贬永州司马。柳宗元正是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我及时介绍了《江雪》的创作背景,孩子们听得很入神。
“老师,我知道了,柳宗元这首诗写的是他自己心境,听你的介绍我还感觉到他是失落的,不,应该是落寞的。”张欣苒努力寻找合适的字眼表达自己的体会。
“老师,我还发现了这是一首藏头诗,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其实就是他自己,更孤独,你看这首诗的每一行开头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这分孤独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陈周这个鬼灵精的发言让我不禁为之一震,《江雪》这首诗读了这么多年,教了这么多年,我从未发现它竟然是一首藏头诗!
看来,古诗的教学,完全可以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将内容相似或写法相似的古诗联系起来,在比较中赏析,在品味中悟情,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