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1期 总第5348期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1期  下一期
注重积累个性表达———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靖江市实验学校 作者:商玉琴 发布日期:2017-01-03 13:24:31

    作文,就是对学生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积累的考验。学生生活体验丰富,文化底蕴厚实,方能出口成章。然而现在有些学生看到作文就怕,不知道“写什么”,不明白“怎样写”,思维僵化,没有新意。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现在学生们缺乏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素材,没有思想,所以只能在习作中无病呻吟。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写什么,如何写,解决这两点就必须要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做到个性表达。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文也就是写生活。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喜闻乐见的事情叙述出来,并琢磨领悟、感受理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培养他们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流于编造臆测。
    二、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而且要大量阅读书报杂志、名家名篇,博采众长。广泛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及背诵兴趣,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品读,再加以背诵,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较好的语言吸收能力,又帮助学生在文本中积累了语言。
    除了阅读课本,在课后也要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名著、报刊等,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摘抄下来,并且背诵,多写写日记,多写写读后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重视学生语言积累的运用
    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不能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这还要教师平时多多加以练习。如小组间进行“找出运用不恰当的成语”,在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词语的积累,也让学生懂得正确运用词语。“写循环日记”,教师批改时圈出好句段,在班上朗读,并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不仅能再次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且语感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也会随之加强。做到以上几点,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四、在生活中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表达其写作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写作,本来就是把自己所认识到的真实生活反映出来,如果生活中对事物没有仔细观察,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流水账”“胡编乱造”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会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而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抓住事物的特点。在事物内部作比较,比较事物间差异与联系,并做记录,这样更能让学生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学生只有思维活跃了,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作为教师来讲,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写作,多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观点。唯有这样,通过积累,加以写作方法的指导,方可彰显学生写作之个性,写出文笔优美、意境幽远之作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