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市如东县中部有一所百年老校,它就是马塘镇潮桥小学。学校在传承中厚实百年文化,在发展中构建“人和”教育理念,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儿童发展增添了活力,孕育了新的希冀。
人和,发轫于《孟子》的“地利不如人和”,通晓于《岳阳楼记》的“政通人和”,是故人和胜天时,人和事不违。著名教育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和发展人。“人”,即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主体,尊重儿童个性,尊重儿童人格。为遵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规律,学校以“回归儿童本真,育全面发展之人”为目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儿童,将特色课程的选择权交还给儿童,将全面发展的评价权赋予儿童,让儿童成为校园学习的主体,让校园成为儿童发展的摇篮。
“人”通“仁”。孟子《仁者爱人》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为升华教师师魂,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四仁”要求:一是仁德,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心灵美好,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客观规律,能按照科学的方式教书育人;二是仁爱,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仁智,要求教师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四是仁厚,要求教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和”,即为“和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指出,教育是在全面了解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自觉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和谐可以促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儿童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儿童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和”,一是表现在师生关系相和谐。学校倡导治者和、师者和、师生和,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勤廉共创,以善和人,和衷共济,和而不同;要求教师之间厚德笃学,同侪互敬,和光同尘,和合共生。二是表现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和谐。学校坚持立德为先,大力构建主题性德育课程,在文化濡染中熏陶儿童德情,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儿童德行;学校关注儿童的核心素养发展,科学架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以“农家小舍体验馆”为载体,引领儿童在合作中探究,在实践中创新,在展示中丰富内涵,提升人格。三是表现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学校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儿童的爱乡之情,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研发编写了《民间游戏》《草编》《风筝》《采风》《传统节日》等系列乡土教材,鼓励儿童感受乡土气息,在民间游戏中分享童年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传承民间手艺,在主题活动中传承风俗风情。
“人和”教育引领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助推着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舞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学校以“人和”为主线,精美布置“人和”楼道文化,增设“人和”宣传专栏,张贴“人和”标语,陶冶儿童情操,启迪儿童智慧。
课程是儿童幸福成长的跑道。学校以“最是乡情能醉人”为宗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主题架构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延伸教育触角,积极实施乡土课程,拓宽教育视野,丰富儿童生活,提升儿童素养。学校以“平等、自主、合作”为根本,全面建构“人和课堂”,使趣智交融、趣智共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生态。
人和则人杰地灵,人和则心悦校兴。“人和”教育已成为潮桥小学的文化追求,勤勉执着的潮小人在教育改革征程中将继续恪守“人和”原则,收获满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