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3期 总第6190期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3期  下一期
疫情常态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根 发布日期:2022-09-01 15:35:57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生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心理也出现了波动。如何有效缓解学生的“疫情综合征”值得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认识,本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旨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彰显学校教育优势,着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立足社会现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疫情防控期间,笔者所在城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开发了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强劲有力的教育功效。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居家不外出,面对病毒的恐惧和狭小的空间,他们的心也被疫情“包裹”了一层又一层。针对这样的问题,市区教研部门第一时间邀请了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率先策划并录制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互联网+教学”的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以陶老师工作站为代表的心理危机咨询和干预中心也纷纷开辟心理咨询专线,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


二、紧扣学校实际,大力彰显学校教育优势


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提升和健康成长的关键。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学校一边抓教学质量,一边密切关注居家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手抓、两手硬的教育效果给全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面复学复课后,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学校的教育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为例,学校充分依托心理咨询室平台,广泛开设专题团辅和个辅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心理疏导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展现自我。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发红领巾电视台教育资源,开辟心理健康专题节目,用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节目和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活动,不断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双周五的班会课时间,学校还特别安排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有心理健康问题苗头的学生进行帮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学校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平稳有序,这对他们正确认识疫情,有效防控疫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合家庭教育,着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力效果。


以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家庭教育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在家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尤为重要。记得疫情期间,笔者班级不少家长的做法就值得点赞。虽然工作、学习都在家里,但是他们依然制订好了清晰的居家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表。充实的作息安排,既保证了课业学习,又兼顾了生活质量,更拉近了亲子关系,让家庭教育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发挥了强大的教育正能量。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诸如此类的家庭教育更是给学生的校内学习和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有学校的教育优势,家庭也有家庭的教育职责。家庭是学生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正确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才是指向学生走向灿烂人生的必由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导向价值。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有教育实效的转化途径,让学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