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39期 总第6224期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39期  下一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解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静娴 发布日期:2022-12-02 12:54:18

新课标提出,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要“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意味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研究成为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虽非常喜欢这类阅读,但阅读效果往往无法保证。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的文本意识,激活他们对文本原有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解构力,不断自我转化、深度调和,生成新的认知。

 

一、图文阅读


阅读图表的能力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能力。图表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种仅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传送资讯,这类图表有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阅读者需要把图表语言有效地转化成文字语言。另一种是图文结合的混合类文本,图文结合共同传达作者的撰写意图。


1.读取资讯,发现信息


图表理解有三个阶段:低级阶段——读取资料;中级阶——读懂各类材料信息,初步整合图表材料,并找到各项材料的关联;高级阶段——提取资料的言外之意,并结合各项材料分析判断,发现材料中的隐藏信息。当然,理论需要实践印证。在图表阅读中,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并通过具体的阅读策略练习,破除了障碍。

 

2.对照图文,整合信息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第三学段”中,对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要求: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通过教学实践与学生共同提炼出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图文对照阅读,形成信息互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教学生运用顺口溜开展阅读:图中没有文中找,文中没有图中寻,图文对照是妙招。


二、筛选主要信息


传统的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存在非连续与碎片化等问题,很大程度上考验学习者的读图能力、图文对照能力、文本关键信息提炼能力以及非文本信息或经验的迁移能力。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对直观信息的捕捉,另一方面需要拥有对信息的整合意识,并且基于要素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判别,不断提升自我解码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理解与推理

 

1.厘清关联,读懂文本


阅读文本类型众多,但阅读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归结于理解材料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考查是以多重文本形式出现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厘清各种文本之间的关系,读懂文章内容。同时,理解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先是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明白文字和图表的说明,接着进行深层理解,在文本与图表的组合中寻求关联,感受主题。


2.预测推论,作出解释


在教学中,许多文本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就需要读者认真品读和反复琢磨,在文字线索中发现端倪。新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有一个新词叫作“推想”,即猜测、推断。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呢?第一,联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就具体问题展开推演;第二,联系实际,将具体的文本情境还原到第一视角展开关键信息捕捉;第三,结合经验,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发展)线索在交集处生成关联,并以此对信息做出解释。


四、对比与概括 


非连续性文本包含多种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辨析不同材料的异同点,打开新的学习场域。在个学的基础上预感文本,在对学的过程中寻找异同,在组学的分享中升华主题。在学生从自主阅读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帮助和引导,关注他们的讨论进度、学习需求,恰当地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培养学生在对比中阅读和理解,于归纳中总结和提升。


五、评价反思


评价反思是建立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的知识进行联系、整合,结合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评议,形成自己的观点输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既可以质疑文本观点,也可以结合文本主题提出新的思考。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与指导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内在的逻辑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真正从方法上突破,从素养上突围,于实践中培养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内化阅读素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