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主书写自己的历史 有效训练提高口语教学实效 落红也是有情物
教育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5期 总第4130期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5期  下一期
落红也是有情物
来源:溧阳外国语学 作者:校俞华 发布日期:2010-12-30 16:41:20

     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写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感到这句话的意义。爱学生是班主任老师的天职,是成功的源泉。只要爱自己的事业,爱每个孩子,智慧的火花就会永远闪现,热情就会永驻心间,工作就会回味无穷,师生间就会心心相融。
     一、情在真情
     记得有一次放学以后,我正在开会,突然有位孩子来告诉我,我班的卢同学肚子痛得大哭,他是一位住校生,当时正在教室值日。我听了,急忙赶到教室,亲切地对他说:“不要值日了,以后补吧。”接着一边打电话和他妈妈联系,一边带着他赶去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医生说可能是着凉了,没什么大碍,配些药片吃吃就没问题了,听了这话,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下。回到学校,等我看着他吃完药片,他妈妈来了,我对她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妈妈非常感激,不住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您对我家的孩子真好……”我忙解释道:“这是我该做的,不用客气。”此时此刻的我,听着家长的一声声“谢谢”,看着家长充满感激的目光,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情在全体
     记得上学期,班上有个刚转来的孩子,从我见她的第一眼起,她都是用一种怯生生的眼光看着我,从来不和同学交流,上课也从来不举手发言,但是坐得非常端正,听得也很专心。她妈妈告诉我,她是个性格特别内向的人,胆子也很小,以前在学校就不肯说话,现在又刚刚转到一个新的环境,所以更加不愿意说话了。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她敞开心扉,和同学们融合在一起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一本作业本上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一看名字,原来是她的,惊喜之余,一个念头立刻闪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天下午正好有一节班队课,于是,在班队课上,我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表扬了她,并让大家传阅她的作业本,以她为榜样。平时在课堂上,我也特别关注她,只要发现她对我提出的问题,想说又不敢举手时,我就会把这个机会留给她,让她起来回答问题,不管她回答的正确与否,我都会表扬她积极动脑。一开始的几次,她总是紧张得满脸通红,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慢慢地,她不再那么紧张,而且还能带着微笑圆满地答完我的问题了。课后,我也经常把她拉到身边,有意无意地问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能不能把最近看到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老师听听?渐渐地,我发现了她的变化,不但她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而且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她能主动和同学、老师说话了。连她妈妈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一学期以来,我们家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爱说话了,变得自信了!这孩子真让您费心了!”
     三、情在深处
     李××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喜欢招惹别人,行为习惯差,常常以暴力解决问题。但是,他非常爱劳动,还是班里的体育小健将,在去年的校运会上还为班里争得了好几项荣誉。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还亲切地对他说:“李××,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聪明的男孩子,具有不怕脏,不怕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优秀品质。体育节时,你为班级争得了两个第一,到现在老师还感动着呢!可是你知道吗?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老师知道你不想开小差,但你控制不了自己。等老师提醒,你才醒悟,那时,需要掌握的知识就这样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了,这多可惜啊!还有,老师知道你喜欢帮助同学,但是帮助的方法很多,不应该用武力,你说对吗?我们一起来消灭这些坏习惯,好吗?”这样的批评,不伤师生感情,避免了孩子与老师的抵触。李××开始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爱护,他的心慢慢与我贴近,逐步努力改正坏习惯,慢慢地成为优点越来越多的孩子。
     通过实践,我觉得:孩子行为失当,班主任老师用体谅、理解、诚挚的话语合情合理地进行分析,往往能使孩子真心认错,努力改正错误。我相信,在我言传身教的教导下,一定能把班集体办成充满爱心的摇篮,让每一个孩子互爱互学,团结一致,在这摇篮里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