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用心构思“游戏”进行曲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6期 总第4142期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6期  下一期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
来源: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作者:金凤国 发布日期:2011-01-14 16:04:38

     张家港市处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工农业和城市建设就是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学校也经常开展“德育实践”“家长学校”等丰富的社区活动,广大教师对这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都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都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首次开发还是十分充分的,本文要谈的是在现有课程资源包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更大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
     一、适度“包装”处理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往往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处理程度,恰当地处理教学资源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参与度往往就高,处理不当则相反。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模仿的特点,把教材内容游戏化、情景化,就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这些外在东西的同时,关注学生自身生命需要:即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现在社会很讲究包装,我们在给学生呈现课堂学习资源的时候也要进行包装:比如,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趣的卡通名字;老师在课堂从猜谜语入手,让学生扮演角色等。
     二、拓展课程空间
     美国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给学生选择。有位老师在《我与动画片》的设计中给学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课程资源空间。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4个问题“《虹猫蓝兔七侠传》为什么被停播?”从开始对动画片的正面肯定转到对动画片反面新闻报道,这样的转折点和落差,更加激发学生思维的力度和广度,第7个问题关于“杭州就成立了一个动画产业基地”的介绍更有深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些问题表面上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实际上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为下一步学生提出小组研究主题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三、注重资源“生成”
     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满足学生的一切生命需求,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知识,他们在学校还需要关怀和安全感,需要荣誉和做人的尊严。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往往更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更具有课程资源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交流是必须的环节,有的指导老师只注重学生交流的内容,而有的老师却十分注重学生交流时的状态,包括体态、神态、语言等,因为注重这些对提升学生素质和生命品质十分有意义。当然活动中的生成既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比如如果课堂教学过分紧张,教师过于严厉,课堂上就会生成焦虑、不安定因素,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如果生成的东西是有利的,那么还要看它的广度怎样,它的深度怎么样等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