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任务型”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耍点“诡计”,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探究”教学初探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6期 总第4142期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6期  下一期
耍点“诡计”,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
来源:金坛市五叶小学王叶君 作者:陈海英 发布日期:2011-01-14 17:14:51

     经常有朋友、家长向我抱怨,“我家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看电视,不肯看书,可怎么办呀?”“女儿打小好动,现在都五年级了,还很难静下心来看看书,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是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方法已成多元化态势。相对于电视、网络这类声色媒体,书本这种以文字为主、少量图片为辅的信息载体,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就小多了,于是要求他们能自觉地喜欢上“阅读”这种貌似枯燥的事,能不变得很困难吗?
     我认为,除了要我们用“心”去做之外,必要的时候,还得耍点诡计,让你的孩子在不自觉中上你的“贼船”,并且乐此不疲。
     诡计一:张网待兔——精心编织利于“阅读”的大网
     古人说得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倒是认为改成“不可居无书”比较恰当,而这儿的书不单是指供人阅读的书籍,更重要的还应指读书的环境。如果我们都花点心思在读书氛围的营造上,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摆设的,没必要收拾得那么工整,我觉得反而倒是零乱些好,床头柜上,枕头边,沙发上,甚至卫生间里,随眼所及,随手可及,既然没有兴趣,总会有感觉无聊的时候吧,偶尔随手拿起一本,或许能看到一段写得不错的文字,孩子感觉不错,就会有种想读下去的欲望,一切来得那么自然……
     诡计二:合理冲突——共同阅读,充分利用“观点”的碰撞
     孩子经常会问我:“老爸,你认为××书中的×人怎么样?”“你认为历史上真有××事件××人吗?”这个时间,就相当于家长参加考试,主考官就是你的孩子,切不可一问三不知,更不能敷衍了事。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书,或者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谦虚地跟孩子商量:“这本书爸爸还没看过,等过几天把书看完了,再和你讨论这个问题好吗?”如果知道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各抒己见,收获最大的是孩子。当然,还可以鼓励孩子到其他书中去找佐证,以证明他的观点,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诡计三:身先垂范——率先阅读,“引诱”孩子读
     一家人经常去书店淘书,当然是各取所需了,可我还喜欢“代取不需”,经常买回一些孩子当时不感兴趣的,但我认为很有必要阅读的书回来。然后实施我的诱读三步曲:第一步,先是把书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向孩子建议,某本书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拿去看看;实在不拿就悄悄地把书放在孩子的书桌上。第二步,自己拿起书来阅读,除了要看得认真投入外,还可以加一些夸张的佐料,例如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或者是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更可以“废寝忘食”了。记得有次儿子不屑地对我说:“老爸,拜托别用这种方法勾引我了。”不好,诡计被识破了,不过没关系,书的内容太吸引人了,老爸读得太投入了,根本没听到!哈哈!第四步,每次读完都把书放在孩子书桌的最显眼的位置,也不再提醒他读……结果我经常会在一段时间过后,看到孩子捧着那书在读。
     诡计四:故意卖弄——利用家长的渊博知识,吸引孩子“阅读”
     前段时间参加市里的基本功大赛,妻子恶补文学知识,碰到她不会的,我都能意料之外地随口说出个一二来,在一边的儿子很惊讶:“老爸你也要参加比赛,怎么看不到你补这些知识呀?”
     我当然自豪了:“功夫要花在平时嘛,别看你们现在积累这个,积累那个,效果肯定没有平时多读书强了,你别以为一本书当时看了没什么长进,读多了就不同了,这叫厚积薄发嘛!”
     诡计五:海纳百川——读百家书,集众家之长
     记得有次孩子问我:“老爸,你读书的时候,最喜欢哪门功课呀?”我略作思考:“不瞒你说,我读书时最喜欢的是历史,最认真的是地理,老师认为我最有文学天赋,最喜欢我的教师是生物老师,结果考得最好的是教育学,最终成为数学老师。”“难怪呀,我说你怎么啥都知道呢!”读书也一样,每一种学问都要涉及,才能集众家之长,集渊博与一身。
      学无止境,读无止境,教更无止境,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不断发展的个体,只有在家长的精心“引”育下,才能爱上读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