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培养能力《直线、射线和角》片段设计与思考 巧用对比性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注重过程培养能力《直线、射线和角》片段设计与思考
来源:溧阳市西平小学 作者:纪颖 发布日期:2011-03-10 08:40:30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片段一:认识射线
     电脑显示一条弯曲的线。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
     生:这是一条曲线 。
(化曲为直,并向两端逐渐延伸。)
     师:现在是一条什么线?
     生:是一条直线 。
     师:想想你能测量这条直线的长度吗?为什么呢?
     生:不能,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师:你觉得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直线是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
(电脑显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学生观察两点之间的部分。)
     师: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什么呢?
     生: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师: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长度是有限的,可以量出长度。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观察并思考,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电脑显示一条线段,然后向一端逐渐延伸。)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线段的一端延长了。
     师: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板书:射线)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
     生: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是射线。汽车车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华地百货楼顶的射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电脑演示一些射线,如手电筒光、多媒体演示太阳光等。)
     设计意图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力求给学生创造动手、观察、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各种活动中清晰地体会到射线的特点。
     教学片段二:概念辨析
     师:好,像这样的射线你们能画一画吗?能说说怎样画吗?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射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射线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射线也是直的。
     师: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小组汇报后教师小结三线的区别。
     师: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除了这些区别,他们还有什么联系呢?
     生:射线和线段都来自于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   经历了概念的形成后,“三线”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里是无序的,不能说已经完全的纳入学生认识系统,此时就需辨析概念。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辩、表达是辩明道理的有效途径,这就有了小组合作的需要。比较是人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所以这时候教师设计图表,既便于学生比较,又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教学片段三:画线练习
     经过A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经过C、D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从刚才的那一点你还能画多少射线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停!你从一点画出了几条射线?
     生1:我画出了7条射线。
     生2:我画出了9条射线。
     师: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多少条?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很多条射线。
     师:讲得真好!(课件演示无数条。)
设计意图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画一画,这样“做出来的”而非“现成的”数学,学生是终身难忘的。
     教学反思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三线的教学,从直线——线段——射线逐步递进,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不感到吃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的思维训练主线。
     二、注重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德国教育家斯普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课上,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也就明白了。通过操作,学生对原先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对这个知识点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注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学汇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学效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完善对新知的理解。如:在比较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