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剪韵灵动的童真小学剪纸教学浅谈 关注有效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谈功能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流动的剪韵灵动的童真小学剪纸教学浅谈
来源:宜兴市实验小学 作者:许璟 发布日期:2011-03-10 08:51:50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民间传统艺术。它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以健康朴实的美感、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表现题材吸引着许多人,也吸引着富有梦幻色彩、充溢审美理想的孩子。剪纸内容极其丰富,从中国剪纸到外国剪纸,从民间艺人到现代大师,从文化历史到实际应用,从知识窗到小游戏……这些都为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资料。如何让孩子们在剪纸园地上展现流动的剪韵、灵动的童真,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课题。
     一、以赏激趣
     从学生对作品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体思维参与作品欣赏,注重对作品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剪纸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体会祖国各地、各位艺术家剪纸的不同风格,感受剪纸的美,同时初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
     先赏大师作品,刺激视觉神经。看《喜鹊登梅》,两只喜鹊绿色的尖喙、黑色椭圆的小脑袋、机灵的红眼珠儿、蓝色的双翅、长长的黑尾巴、浅粉色的小腿和爪子,还有酱紫色的梅花枝干,用鲜艳夺目的色彩、精细的刀工、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们享受一番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再赏学生作品,提升自我信心。瞧《鸡这一家子》,公鸡仰头高唱,母鸡低头啄食,身边围着一群小鸡,特别生动有趣。男孩女孩你拉我的衣摆,我攥你的腰间,时刻保护自己不被逮住,一幅《老鹰捉小鸡》跃然眼前。通过欣赏学生出彩的作品,让学生有一种由内而生的自豪感,提升自我信心。
     后赏艺人剪刻,促动学生动手。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薄纸片,经过巧思妙手,一幅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的作品就诞生了。剪纸的剪韵透着艺人们的智慧,促动学生们亲自动手。
     二、仿中带改
     喜欢剪纸的法国画家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能轻巧地表现心中的想法,不过要达到如此水平需先仿。仿名家剪纸作品,让学生从中了解有关剪纸的基本过程、基本顺序和基本原则,提升学生的剪刻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克隆”成功后的喜悦。
     接着让学生仿中带改,小试身手。名家剪纸作品不管表现得多具体、生动,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在学生模仿剪刻一段时间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构图、装饰、颜色处入手,对范作进行增、删、改。低年级学生剪纸的构图可以自由、灵活一些,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趣味性;中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构图严谨,较注重形式美。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装饰方法、色彩感觉,让学生自由发挥,绽放不同剪韵。如韩靖的“生命娃娃”系列,有“疗病娃娃”“娃娃坐莲”“拉手娃娃”和“生命娃娃”。在临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剪刻哪些娃娃呢?在形式上可以采用环绕式吗?颜色可以使用套色吗?……
     三、童真创作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孩子们乐于通过艺术创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和机会。剪纸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的诗情画意,有的质朴生动,有的精雕细镂……但结合小学生实际,我们都无需太过追求纯工艺的剪纸。例如,剪团花、剪对称纹样时,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折法后,我鼓励孩子尽量不用铅笔打稿,在游戏状态下直接用剪刀剪,最后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美。小学生作品贵在心灵自然无拘的流露,它不同于经过缜密设计、刻意修饰的成人剪纸,而是用儿童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去表达。所以他们的剪纸大多造型夸张,内容有趣,富有童真。如十二生肖剪纸,动物们都被学生拟人化了,形态憨态可掬;学生生活场景的刻画《我干家务活》《骑在鸵鸟背上》《好看的头发》……处处尽显流动的剪韵、灵动的童真。
     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剪纸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剪出了生活,剪出了情趣,更剪出了孩子们瑰丽的艺术梦想。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剪纸课程,使这一项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