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克服教学困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老师,求你别拿我的奖状出气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溧阳市实验小学 作者:管慧芬 发布日期:2011-03-10 09:14:1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近几年来,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凭着自己对一批批学生的了解,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上好一节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外阅读。如果没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上趣味盎然的阅读之路,就不应该算作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不止是知识技能的无止境积累。知识是容易传授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这些都不是教育的真正归宿,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发育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最大收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小学生拥有读书的最佳心理环境和最充足的时间,错过了这段黄金阅读时间,很多珍贵的东西是永远也补不回来的。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在一些教师那里,教材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成了耗尽学生时间心力的黑洞;在另外一些教师那里,教材是一扇窗口,借助于它,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方寸之地,遨游于浩淼渊深的认知空间。造成这个区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本身是否博览群书。
     和学生一起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最美风景。以前我常以师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要多读书,也想了许多办法激励学生读书,但效果总是不很理想。后来,我发现如果把他们带到阅览室,我也选一本书和他们一起读的时候,感觉他们特别安静,特别投入,正如我和他们一起做眼保健操一样。我体会到老子所言“最好的教育是行无言之教”,于是我就常常挤出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午间同读”慢慢地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向往的时刻。可惜我心理学学得不好,不然我一定能从儿童心理、教育心理、阅读心理等方面找出解释的理论基础。现在,我只记得一个学生悄悄地告诉过我:“和老师一起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会微笑着问问他们,翻一翻他们正在读的书;有的时候,我们会花些时间谈谈最近自己读的好书……最后,我们把教科书读得越来越厚,我们把目光读得越来越远,我们把生活的味道读得越来越浓。
和学生一起读书是生命与生命最立体的对话。
     读学生爱读的书。有位教育家说过:不读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老师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是的,靠近童心,理解童心,呵护童心应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人文素养。从《安徒生童话》到《哈利波特》系列再到《幻城》,我跟着学生回到了童年,享受到自己的童年所不曾享受过的精神快乐,感受到了纯净的美好。同时我也有了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的发言权。不是吗?对于孩子喜欢读的书,我们有许多老师和家长自己并没有读过,就凭着不知怎么来的理由禁止阅读,引起了孩子强烈的不满与抵抗。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我们拟定了一份学生阅读书目,其中六年级有敦敬明的代表作《幻城》,在征求老师和家长意见的过程中,竟有半数以上的老师和几乎全部的家长持反对意见。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肯定,他们都没有静下心来读过这本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品。他们不知道敦敬明这本《幻城》确实写得唯美,写得飘忽。他们更不知道《幻城》已列入教育部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中。
     读想让学生读的书。“教育无痕”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但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方面,我尝到了梦想成真的快乐 。如果读书有了太多的“目标”“规定”“逼迫”,那么原本快乐的事情将马上变得痛苦不堪。因此,我特别注意引领学生阅读的方式,先在学生面前兴味盎然地读我想介绍给他们读的书是我最满意的一招。从《小老鼠漂流记》《花颈鸽》为代表的纽伯瑞文学银奖儿童文学作品系列,到号称男孩成长必读的《鲁滨逊漂流记》,到鲁迅的《野草》《呐喊》……一批一批的学生都是因自愿追随于我而读进去的,想起来很得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老师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倾向”,这些可能都是此举获得成功的理论阐述吧。
     向学生借书读。最初的时候,向学生借书主要是我的一种引导读书的策略,以此来增加学生阅读的自豪感。事实表明这样做确实能够无形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也能够悄然地培养学生选择读好书的意识。随着他们年级的升高,向学生借书读慢慢地就成了我发自内心的需求。《幻城》就是我的学生汪佳斌向我推荐的。我向学生借书,我也把自己的书借给他们读,在这样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感受着阅读的最大快乐,我们的收获自然也格外地丰盈。
     一位我忘了名字的儿童作家说过:“小学教师应该拥有很多童年……”在和学生一起读书中永葆一颗珍贵的童心是我最美的梦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