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如何选择准备部分的游戏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体会 在数学课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7期 总第4177期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7期  下一期
在数学课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 作者:白朵朵 发布日期:2011-03-10 09:37:43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数学知识,就是再创造。”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来说,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的目标。本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枯燥。为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只有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创新。
     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钻研精神。
     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
     例: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对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特点:
     (一)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三)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
     (五)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六)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七)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总之,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无论在任何地方遇到问题都要提出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逐步培养树立主体意识和善于独立思考,勇敢探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契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