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重视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倡导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素养。统编版教材重新建构了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围绕不同学段目标分解和细化了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点,并以语文要素的形式落实到各个单元。本文尝试将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放在所从属的任务群视域中,让单元整体教学更加系统、有效。
一、遵循任务群导向,规划教学内容
1.树立大局意识
一是要关注单元整体,加强单元内部的整合;二是要关注一篇课文的整体以及一节课的整体。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中,语言训练(听说读写)、思维训练、人文教育等都要围绕目标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整合单元内容
语文要素是单元重点目标,要确定单元目标,我们还需要关联“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同时,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也为我们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路径。
3.打通实施路径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例如综合性学习单元、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等。将任务群落实到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是转化,即将当前的教材内容转化为任务群,创设情境,设定单元任务。二是对接,即从单元整体出发,提炼整合点,多维度实现教材与学习任务群的对接。三是扩能,即以单元内重点课文为核心,扩充文章篇数,组成任务群。四是补缺,当教材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容较少时,教师需分解文章,转变思路,以补上这个缺口。
二、立足教材,创设学习任务
任务群实施路径应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根据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教学形态有以下几种。
1.单元整体教学样态
课文通常体现其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助学系统指向明确,且贯穿始终。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教学时,教师可以建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主题学习任务,举行“我眼中的大先生”主题研读交流会。任务一:熟读单元选文,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任务二:确定研究鲁迅的方向,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整理资料;任务三:完成“我眼中的鲁迅”专题习作,召开专题研讨交流会。
2.单篇课文教学样态
在单元整体理念下,教师还可以适当实施单篇课文教学。整合单元内容,在统一的目标引领下,详细解读单元内的每篇课文,同中寻异,准确定位每一堂课的任务担当及内部关系。
并列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主题,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整合单元内容后,笔者发现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立意视角——《守株待兔》聚焦心理变化;《陶罐和铁罐》突出不同的结局对比;《鹿角和鹿腿》紧扣语言,让人在字里行间领悟寓意;《池子与河流》在赞美与讽刺中揭示寓意。这四篇寓言故事的单元地位可谓不分上下,四者合力达成单元目标。
进阶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笔者调整教学顺序,先围绕一个方面介绍“赵州桥的美观”,再从“人物众多、街市热闹”两个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最后按照“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的时间轴介绍纸的发明过程,各课目标层层进阶。
从属式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一定会很好》为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为单线型结构的童话故事,因此后两篇课文完全可以作为精读课文的拓展阅读,在一精一略、一篇带一篇的从属关系中,完成单元目标教学。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样态,还有项目化学习样态,即打破教材编排,以项目化学习任务为载体,开发一项课程。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合教学围绕单元内容将教材进行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建立各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因此,教师应心怀整体教学观,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出发点,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深度挖掘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尝试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