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63期 总第6396期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63期  下一期
家校社共育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乐乐 发布日期:2024-03-08 11:20:50

学校的项目化实践是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挖掘学校、家庭、社区的育人资源,创设具有真实情境的实践项目。基于新时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特点,学校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探索开发家校社联动的实践项目,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有效开展。


一、开展生活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家庭中获得的能力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但从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家长已经偏离了家庭教育的原本职责,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例如不会整理书桌、不能妥善保管个人物品等。因此,家校联合开展生活教育,学校制定家务劳动清单,家长对照督促,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对照“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实施方式,学校发现家庭的组织结构非常符合项目式学习的基础条件。一家人可以组成一个项目团队,然后将生活中需要家庭成员一起完成的某项任务作为驱动任务,通过分工协作,实施操作,最终全家人一起完成项目并进行成果展示。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丰富的家庭项目,如指向身体素质的“我是家庭健康管理师”,指向道德品质的“我是家风传承人”,指向生活技能的“我是家庭小管家”等。


2022年年初,学校以“我是年夜饭设计师”为主题,向全体学生发布了假期实践项目。以“如何制作我家的特色菜”为驱动任务展开,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设计年夜饭菜谱,去超市或菜场购买食材,学做特色菜并直播分享。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家长是菜谱顾问、烹饪指导师和跟拍师,在和孩子齐心协力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该活动对融洽亲子关系、构筑和谐家庭氛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策划跨学科研学


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建议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因此学校在设计跨学科项目时,也有意识地把家庭教育资源引进来,把家庭或者家族变成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场域,家长成为学校的助教,甚至是孩子的学习伙伴。


例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学校策划了一场以“芳华故事会”为主题的项目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与长辈的交谈中了解家风、理解家风、传承家风。项目的核心概念是“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有计划地做一件事”“怎样写好讲好真实的人物故事”。在活动中,学生学习调查问卷设计、人物访谈、传记写作、公共演讲等技能,既能融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开发社区服务类课程


要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动,首先要有一个适合的项目主题,成立校社项目实施共同体;其次,要结合师生资源和社区资源,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利于学生参与和体验;最后,响应“双减”政策号召,丰富课后延时服务课程。


近年来,学校创新融合周边社会资源,以项目式学习为突破口,开发了两个社区服务类项目课程。一个是“花园浜老年友好社区共创行动”课程,开设了麦秆手作坊、传统工艺室、书法品鉴会、丝网花艺社、刻纸童趣馆、体育竞技场等项目,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内来到花园浜老年友好社区的棋牌室、乒乓球室、书法屋、能量屋,和社区的老人们一起进行丰富的手工、书法、体育训练等活动。另一个是“千年黄泗浦”课程,成立了张家港市东渡文化研究共同体,其宗旨是研究中国唐朝时期的优秀文化,指导学生用作品展览和新媒体技术的方式传播东渡文化。


总之,在项目化实践活动的带动下,学生通过联系家庭、走进社区,运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撰写报告,把生活变成了学习的素材,看到了窗外的世界并与窗外的世界进行对话,从而提升了关键能力,塑造了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优质品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