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尝试 小学数学作业的再认识 充分发挥实物教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作业的再认识
来源:灌南县实验小学 作者:相文仑 发布日期:2011-03-28 14:57:46

     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形式,也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老师们也同时关注着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让学生从中巩固新知、增强才干、获得乐趣、促进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结合近年来在小学数学作业中所做的尝试,谈几点做法和认识。
      用一用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之一,但这一理念不仅仅停留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以后,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一周时间进行调查,收集一些数据,再整理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说一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因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把自己当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语言表述生活现象,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感到数学有用,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后,让学生到校园、社区、家中走一走、看一看,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景物或物体的相对位置给同伴或家长听,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意识。
       问一问         
     学习新知前或遇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问一问:我已经知道了哪些相关知识,还要知道什么,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去获得;学习新知后,可以再反思问一问:我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我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解决。另外,我们还布置了“问一问”课外作业:学生给家长提问题;家长给学生提问题;学生遇到不懂的事情问家长或老师、同学。如低年级布置过让学生问一问与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学号、鞋号、邮政编码、家庭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中、高年级还组织过学生问一问一些用更多数字表达生活实例的活动,如身份证号码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做一做         
     “动手实践”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变听教师讲、看教师演示为做中学、学中想,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
     如学习圆柱体体积后,在学生掌握了规则的立体体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如何测量一块土豆的体积。大部分学生课后做了如下实验:①准备一个能放进土豆的容器,放入水,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出水的体积;②把土豆用线吊起来轻轻地沉入水中,再次测量相关数据,求出此时水的体积;③两次水的体积差即土豆的体积。有的学生将土豆蒸熟后捏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圆柱体),量出相关数据再计算;有的先称出土豆的质量,再从中挖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称出质量,利用比例知识换算出土豆的体积;也有学生把土豆近似看成一个圆柱,测出有关数据,用估算知识得出土豆的近似体积;还有学生将土豆切成薄片,将其近似地视为圆片,用尺子测量圆片的半径及厚度,求出小圆片体积,再加起来得出土豆的体积……面对一个个常见的生活问题,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用动手实验、取样类比、等积变形、估测求积等多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去解决。
       探一探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作业,将单纯以书写做数学作业的过程转变为研究、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类作业形式主要采用小调查或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特性后,布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小课题,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物品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是如何应用的?并写出观察研究报告,提出自己的感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