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尝试 小学数学作业的再认识 充分发挥实物教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充分发挥实物教具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小学 作者:高翠莲 发布日期:2011-03-28 14:58:52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具有不持久的特性。如果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地使用实物教具,不仅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与掌握。
     一、实物教具有利于知识生成的直观生动化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感知、表象进而抽象为概念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等直观操作活动,进一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如孩子刚入学学数数的时候,老师都会让孩子准备一些小棒,让孩子在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数字,形成表象,进而会写数字。如果不借助小棒来学习数数,孩子一样也能学会,但对于后面数的大小比较,学起来就会很费力。
     再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进位加、退位减的时候,“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做十”,这些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让学生借助小棒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教学33-8,让学生先拿出33根小棒,思考怎样从33根小棒中拿走8根?不难发现,必须先拆开1捆小棒。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变十个‘一’”的形象过程。于是,“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做十”,便很容易理解了。
     可见,实物教具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了丰富的表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而且使数学知识的生成“直观生动”,利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实物教具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新理念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使学习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低年级孩子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低下,并且他们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生动形象的实物教具可以为他们这方面的发展及学习方式多样化创造很好的条件。
     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老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且为每一小组都准备了积木,孩子们可高兴啦!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积木拼、搭、滚一滚,看看每块积木都各有什么特点,并且把相同的放一起。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来获得知识。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合作与交流能力。再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让他们在折、剪、拼、量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这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拉近了他们与数学的距离,产生了对数学的好感。
     三、实物教具有利于德育的渗透
     《新大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在各个年级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并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分组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学完相关知识后,抓住时机,让他们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币种,爱护人民币就是爱国,并且渗透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劳,知道节约的道理。每用完实物教具后,都教育学生把教具收拾整理保护好,让他们养成爱惜东西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的点滴渗透定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实物教具对学生的知识形成与能力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了实物教具,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