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 在音乐活动中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捕捉灵感生成精彩———浅析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 公告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
来源:无锡市峰影小学 作者:张建丰 发布日期:2011-03-28 15:10:11

     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成功的标志。现代教学环境中小学生学英语,学生怕苦、畏难现象严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1.备教材。备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但真正能做到备好课的老师实际上并不多,部分教师上网下载一篇教案,稍作修改,就去上课,这样很难保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凭我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备好课的前提是首先要通读教材,在读懂、读通教材的基础上,列出该课要教的知识点或语言点,如单词和词组有哪些,新出现的语法知识有哪些,最后吃透编者编写本单元教材每个板块的意图后,列出三会、四会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然后整理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按照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元的课时数、第1课时教什么,第2课时教什么,各个课时之间如何衔接都要考虑。
     2.备学生。备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是常规。我认为在备课时考虑到班里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基础、思想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学习欲望等,是备学生的必要条件。在较全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下,备课时要备好哪位学生来具体协助教师完成哪项教学过程。如我班的周梦娴同学,善于交往,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强,且对英语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备课时就考虑安排她与教师对话的过程。
     3.备教法。教法即教学方法,也就是你在完成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教法得法,事半功倍,教学方法要处处体现学生能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灌输。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认真上课
     完成了以上备课后,教师就可以去认真上课了。上课不是简单地去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教学。
     1.创设情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上面的备课中已体现出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的意思,也容易掌握新授的知识,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设疑提问。同一种答案可用多种问句来提问,怎样的问句能起到最佳的提问效果或用最佳的提问能起到解释清要讲知识的问题,也是大有研究的。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奋状态,学的知识就掌握得牢,反之,学生会一学就忘。
     3.竞争引入课堂教学。小学生学习英语虽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持久力不强。如能把竞争引入课堂教学,会利于持久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竞争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使用,如教单词时,可开展看谁读得准,记得快(牢)的竞争。教学句型时,可开展看谁正确率高的竞争。当然教师在评价竞争中,要做到客观、公正、热情、诚恳,要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把游戏、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英语知识较少,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要真正学好英语,他们的困难还是较大的。把游戏、英语歌曲、小诗等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延长学生学习兴趣的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不断反思
     不断反思,就是在每节课后,写好教后记或案例。总结反思每节课你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得失。不断总结,才会有不断地提高。做一个有心人、勤快人、有研究的人。坚持写好案例,写好教后记,对你以后的教学,将有更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切实落实“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有认真备课做保证。只有科学合理巧妙地备好课后,才能上出富有课堂实效的课。上课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要有学生的充分配合,当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了,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就实现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