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 在音乐活动中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捕捉灵感生成精彩———浅析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 公告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在音乐活动中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来源:淮安市天明幼儿园小(8)班 作者:王盈盈 发布日期:2011-03-28 15:11:08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音乐”和“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词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但是,同样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的教师教起来孩子感兴趣、能理解、学得快、记得牢、唱得好,而有的教师教起来却极其平淡,甚至效果很差,孩子不是弄错词就是唱走调,甚至还扰乱课堂秩序呢?我工作8年来,几乎每年都任音乐学科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方法固然有好有差,但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学,应该结合所教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创造性地予以发展。
     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怎样才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呢?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我总结出了一套相对能激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课前先熟悉教材,反复练习,达到能熟练地背唱,熟练的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开始活动前,先和幼儿一起做个音乐热身活动。然后,在琴上弹奏和小朋友一起练声,并给做得好的小朋友鼓励表扬,效果真的很好;其次再用故事的形式,运用教具演示,把歌曲内容生动形象地讲给幼儿听;再次提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记住歌词内容,这样效果不错。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不到五分钟就有小朋友又坐不住了,这时我拿出小动物的道具,用另一种语调模仿动物说:“我要看谁坐得好,我就和他玩。”这个办法还真行,很多宝宝都坐好了,注意力都被我吸引过来了。可是个别调皮的幼儿说:“老师,那个小动物是假的,它不会说话,是你说的话。”我说“假的?瞧!你说它了,它都不高兴了。赶紧坐坐好,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它和你玩会儿,它还有卡片送你哦。”这个小朋友听了,为了能得到动物卡片玩,他很快地坐好了。就这样,幼儿在我的激励下会唱歌曲了,还会表演了。幼儿很有模仿力哦,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来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带领幼儿做一些模仿游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发展幼儿的律动能力,如模仿小动物。“小鸟飞呀,飞呀飞呀飞;小鱼游呀,游呀游呀游;小虫爬呀,爬呀爬呀爬;小兔跳呀,跳呀跳呀跳。”我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而且我的动作尽量和幼儿的节拍一致,鼓励幼儿一起做,并且在读的时候,语言速度跟着幼儿的动作速度,幼儿很是开心。唱《拍手点头》时,我让幼儿合上节拍拍手、拍肩、点头等等,我启发幼儿:“还可以拍哪呀?”幼儿虽然不说,但却用动作来表现,他们有的拍脚、有的拍腿、有的甚至拍拍小屁股,多有趣呀。
     如果每节课都用一样的方法,幼儿也不一定能坚持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有时看幼儿对音乐活动不感兴趣,我就用游戏的方法来约束幼儿遵守纪律,认真学唱歌曲。比如,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苹果或其他的水果,一组幼儿一个,再在水果旁边画上一只小青虫,我说:“每组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果,守纪律的那组小朋友,他们的水果会变得红红的;如果不守纪律,那他们那组的水果就会被小青虫吃掉一口。”这样,只要我在教唱歌的过程中,发现有小朋友没有坐好或不唱歌的,就把他们组的水果擦一个小缺口,表示被虫吃掉了,这样幼儿很快就坐好了,认真地跟老师学唱歌。我让每位幼儿带来一个口香糖的空瓶子,我带来豆子,让幼儿把豆子装进瓶子里作为一个小乐器,给歌曲打节拍,幼儿觉得很好玩。这样,幼儿在玩中既学会了歌曲,又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这只是我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小经验,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仍在不断地探索幼儿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尝试使用科学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