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巧用方法激情朗读 情趣化课堂———语文教学的快乐之旅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8期 总第4189期 2011年03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8期  下一期
情趣化课堂———语文教学的快乐之旅
来源:无锡市育红小学 作者:潘旭敏 发布日期:2011-03-28 15:21:47

     情趣是语文学习重要的特点之一,情感性是阅读教学活动显著特征之一。什么是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运用丰富多彩的有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巧设情境激情趣
     情境教学借助创设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氛围后,他们就能走进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深刻体会课文主题,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如在教《青松》这首诗时,为让学生感知青松的不畏严寒、坚韧不屈,一位老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大雪中的青松画面,然后创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情境,再配以适当的音乐。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似乎自己就是那一棵寒风中的青松,自然也就体会到了青松那坚强勇敢的精神,情感在朗读中得以渲泄。
     二、平等交流护情趣
     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这种交流既是教与学之间的传递与互补,更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与人格的交流。因此,教师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真心感染每一个学生,以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阅读的创造潜能。真正做到“平等交流护情趣”。
     例如,有一位一年级的老师教《家》这篇课文时,一开始就与小朋友进行亲切的谈话,“小朋友们,王老师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我很爱自己的家。因为爸爸、妈妈都深爱着我,家是个温暖的港湾。你们也有家,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亲切的话语,立刻拉近了距离。当学完了全文后,老师拓展“        是        的家”这道题时,孩子们已经在平等、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完全打开了思维的空间,答案不计其数。当有个孩子回答说“宇宙是地球的家”时,听课的老师全都发出惊讶之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文关怀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
     1.师生间的平等。师生的相处是彼此给予、彼此关爱、彼此成长的过程。师生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珍惜学生独特的感知和体验,用一颗真诚的心关爱帮助学生成长。
     2.生生间的平等。平等地对待任何一位学生,给予同样多的关爱。对于优等生给予鼓励、赞美;对于学困生给予信任和理解。
     三、善用教法添情趣
     (一)角色转换、激发想象 
     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顺着课文的情感脉络,组织好朗读训练的内容。我们不妨使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摹拟情境,激发想象,角色互换,调动学生情感。
     (二)模仿表演、鼓励创造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演。鉴于这点,我们应努力寻找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来诱发兴趣爱好。如《狐假虎威》这一课,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后戴上不同的小动物头饰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分角色表演。这一招犹如一支兴奋剂,课堂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热烈讨论,积极表演,用课本剧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情境。表演的课堂是富有情趣的,学生在饶有情趣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无穷快乐与魅力。
     (三)大胆表达、艺术再造  
     心理学研究表示,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再造。
     “情趣化”的课堂必定是立体的——它兼顾到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发展;必定是开放的——它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必定是个性化的——它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必定是生成的——它随时会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必定是快乐的——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乐之者”。让我们积极构建“情趣化的语文课堂”,“情动而辞发”,让学生享受语文教学的快乐之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