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参与氛围促进自主探究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数学课堂应实现学路和教路的和谐统一 浅谈诗意语文与诗意课堂
学科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浅谈诗意语文与诗意课堂
来源:靖江市西来中心小学 作者:周竹清 发布日期:2011-04-07 10:08:53

     一位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语文就更是一首诗;教师需要“诗意的教育生活”,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追寻诗意语文,创造诗意课堂,应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诗意的语文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教师魅力
     (一)个人素养要像诗人一样宽广丰厚
     语文老师虽不是诗人,但具有诗的气质,包含诗的魅力。言谈自如,妙语连珠,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透露出其诗性文化素养,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课下仿效的经典。
     (二)节奏要讲究诗的韵律美
     诗是特别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从而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上: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以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有时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
      二、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
     创设诗意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活动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多种氛围的创设,极大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激发起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诗意课堂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让师生的思想时而在文本中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诗意语文首先应该是一种尊重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众所周知,文本是作者的一种精神诉求。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在让学生分享作者有关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的经验。这勾起的种种经验,足以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自由地与文本对话,不正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神诉求吗?
     四、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处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更要探索出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的评价风格——人文评价。
     五、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
     诗意语文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语文是“艺术的空壳”,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它要求尊重个性,高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所以课外练习的设计,就应以课文内容为引线,联系实际,进行自由开掘。由此及彼,放飞想象的翅膀,引发学生对相关人、事的联想,升华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
     总之,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让学生焕发出生命赋予他们的迷人光彩。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应在预设的目标下让学生“放肆”地畅想,诗意栖息。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道:“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师生,若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课堂中的趣意和美的存在,便会成为诗意的存在者。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这种诗意栖居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倾心追求和殷切召唤!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