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浅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 “三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汉字教学之我见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三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常州市翠竹新村小学 作者:张淑嫣 发布日期:2011-04-07 10:31:25

     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并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下面我结合《泉城》这篇课文来谈谈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一、巧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泉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新课导入得好,会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并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欣赏泉水的兴趣。因此,在上课伊始,首先出示文中的一句总起句“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马上提问:“作者居然在文章一开头就说到济南首先想到的是七十二泉,为什么?泉水真的这么美?”这样设疑导入,学生立马就产生了要往下读,去寻找答案的愿望,这样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自然而然过渡到文章第二小节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妙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 “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提问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如《泉城》一课,在总写济南泉水时,作者用了一个排比句,可谓是“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句子构成的妙处,问:“读了这一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发现这四个分句,都是先描写“形”再描写“声”,更重要的是,适时适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因此,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三、善提问,化难为易
     提问要具有有效性,还在于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例如《泉城》一课,纵观整篇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无处不在,可是真正用得巧,用得妙的还是那四个动词“涌”“汇注”“喷吐”“冒”。如果直接拎出来,让学生说说这四个动词用得好在哪里,会让学生感到既枯燥又为难。应该在学生学完这四大泉之后,回过头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那神奇美妙的四大泉,不知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用了四个不同的动词来描写泉水的流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新思维,而且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就会从泉水不同的特点去考虑作者为何选用不同的动词。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在“问”中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