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由还教学有效 让阅读伴随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让阅读伴随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来源:新沂市阿湖镇中心小学 作者:闻书中 发布日期:2011-04-07 10:45:1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更是离不开阅读。教师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健康有益的书籍。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阅读之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伴随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试举几例阐述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从如下三方面来培养。
     1.故事激趣法。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意读书,但却愿意听故事,对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前段时间,我给学生讲了《草房子》的前半部分,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班级里掀起了课外阅读的热潮。
     2.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著名历史人物,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三顾茅庐》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势,再介绍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让他们产生探究原著的欲望。
     3.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住和保留这种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交流的方法,比如:“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在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民情风俗说出来。还可以利用黑板报,读书笔记、摘抄句段等活动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参谋,选择的阅读材料要内容健康,题材广泛,语言规范,深浅适度,体裁风格多样,能被学生接受。低年级的学生以童话、寓言类读物为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中高年级学生则对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类读物感兴趣,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林则徐故事》等。平时我们还向学生推荐《李时珍》《蔡伦》《张衡》等书,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家为人类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指导,教给恰当的阅读方法
     随着我们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家庭的物质生活也趋向宽裕,但学生的外部生活环境仍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电视、电影的冲击力给孩子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
     1.抄读法。对于优美的文章要先把它抄采下来,多读几遍。
     2.精读法。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
     3.浏览法。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知道大概内容就行。
     四、读写结合,展示阅读成果
     阅读时,注重记下自己的心得,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表现这一特点,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教师必须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只有读书,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剂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